2015美本早申请录取结果分析(上篇)

12月10日。这个日期牵动着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广大学子的心,这不仅是哈佛、哥伦比亚、康奈尔等常青藤院校发布录取的日子,也是众多排名前五十的大学揭开录取帷幕的开始。从这一天起,陆续会有院校把写着“同学,恭喜你!”或是“我们很遗憾地通知你”字样的邮件,投递到学生的邮箱里,一些人美国本科申请的旅程会就此圆满地结束,而一些人还要擦去因为被梦想学校拒绝而流下的眼泪,勇敢地继续踏上征程,期待在常规申请取得好成绩。

在我们AADPS的学员中,有的已经给申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就在今天上午,我们的学员小H同学收到了康奈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相对不具优势的硬性条件,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 而有的学员还在焦灼地等待着接下来几天的ED录取结果,也在这里祝福他们能够获得理想的结果。小H的成功经验,我们会在之后的学员心路中跟大家分享。今天我们要谈谈的是,2015年的美国本科早申请录取结果,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趋势,这个趋势对于常规申请具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

谈及2015年的申请,大家最鲜明的印象就是“混乱”。除了SAT频频泄题,不断有学生通过机经刷出高分,官方除了刻意压分无所作为之外,美国大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政策,比方说要求学生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在校成绩认证,或者之前不需递交推荐信的学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要求学生在线递交推荐信。这些政策的变化,让学校的录取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化,也使得录取结果更加难以预测。但是从混乱的变动中找到趋势和规律,并对学生进行精确的指导,是我们一直致力完成的任务。从早申请开始至今,我们始终没有停止对各种申请和录取信息的搜集,也通过我们全国各地乃至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学员,获取不同地区的消息。总的来说,2015年的早申请,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申请者普遍比前两年更为理性;中低端的大学倾向于提前抓住申请者;高端学校的录取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录取也变得更加审慎。

申请者的理性化

中国的美国本科申请,经历了一个爆发式的淘金期,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人数都以20%以上的比率增长。而2015年正处在这个淘金期的末尾,增长频率放缓,中国申请者也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狂热追逐名校录取。但是“理性化”这个定义比较抽象,我们可以从今年几所高端学校放出的早申请数据瞥见端倪。今年十二月初,五所院校公布了EA或ED的申请人数,普林斯顿大学收到了4164份申请,西北大学是3022份,宾夕法尼亚大学5629份,达特茅斯学院1897份,耶鲁大学4662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西北大学的申请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2%之外,另外四所学校都只是小范围增长,而耶鲁大学则是负增长,申请人数量比去年略有下降,比历史最高值5556人,下降了将近一千人。

这些学校给出的数据没有明确标出中国学生所占比例,但是我们可以预估的是,中国学生对数据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老牌的常青藤院校的申请人数增长放缓乃至下降,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学生对常青藤的热衷程度在降低,西北大学的申请人数明显增加,则可以说明中国学生更多地把目标分散到了其他名校上面。根据我们AADPS老师进行的调查,不仅是西北大学,一些排名在二十名左右,热门专业排名较高,录取率看好的学校,也受到了中国学生的青睐,比如埃默里大学,维克森林大学,以及竞争变得相当激烈的纽约大学。在此值得提到的是这两年对中国市场十分积极的维克森林大学,今年收到的申请数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以至于维克森林的面试预约十分紧张,需要提前预约,并且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机会。对于坚持由招生官而非校友来面试学生的这所大学,申请人数急剧增加确实是个巨大挑战,不知在常规申请阶段,他们是否仍能坚持招生官亲自出马面试这一很有特色的传统。

然而申请者变得理性化的过程,并非是在全国不同地区同时发生的,而是有一个不均衡发展的过程。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的申请者,会更加注重排名十名到三十名之间的ED的申请,对文理学院的重视程度也会更高。而新崛起的二三线城市的申请者,则对名校的情结更强,即使对文理学院有了相当的了解,也会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综合类大学。那么二三线的申请者的名校情结是否会对录取有不利影响呢?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名校也在寻求学生的多元化,更加倾向于在中国的不发达地区录取学生。因此二三线甚至是乡镇的申请者,如果有比较好的综合素质,有较为突出的标化成绩,的确可以尝试着冲刺一下名校。

中低端大学对申请者的争取

在我们先前的分析文章里指出过,中低端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比起学生的分数,更看重的是学生入读的意愿,因此可能会出现学校更加青睐分数稍低一些的学生,而不敢录取分数较高的学生的状况。今年因为SAT考试呈现出混乱的局面,中低端大学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具体而言,从十一月份开始,排名五十到一百间的大学,就率先向分数区间在1600-1900区间的学生抛出橄榄枝,把分数较高的学生放在后面录取。

目前看起来,爱荷华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都采取了这种策略,从1700-1800分左右的学生开始录取,然后逐渐录到1900分。印第安纳大学更是每周都会对已经录取的学生采取邮件攻势,邀请学生参加各种线上活动,想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社区氛围,加强学生的好感度。爱荷华大学则是采用奖学金策略,给优秀的学生发放几千美金不等的奖学金,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提前拿到录取的学生被学校的诚意打动,即使之后被更高的学校录取,还是会倾向于去最早发录取的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些中端大学即使提早发放了录取,仍然对分数保持着较高要求。普渡大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普渡从十一月底开始陆续发放录取,平均分数线目前是突破新高的1900分左右,工程学院的分数线在2100分左右。虽然不排除之后普渡会继续录取分数在1800分区间的学生,但是这个开头也充分说明了普渡大学在录取上的自信,以及这所学校的申请者的平均分值较高。

高端学校的录取标准多元化

高端学校的录取标准是否会因为今年申请的混乱局势,发生重要变化?这个恐怕是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从今年放出的几所排名前二十的大学的录取状况来看,答案是没有重大变化,这些学校仍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多于学生的分数状况,不过可以观测到的趋势是,这些学校的录取标准变得更加多元了。

多元的情况表现在,以往比较看重学生分数的学校,如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对分数的要求有所下降,对整体素质更为看重。 还表现在,像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常青藤名校,继续出现了拒绝高分学生的情况,2300分以上的学生收到哥大拒信的例子仍然有所耳闻。具体而言,华大今年的录取状况呈现出一个跟往年不同的态势,它倾向于把更多的学生延期审核,放到常规申请的阶段继续考察。此外,华大还体现出对老牌名校的学生的青睐,比如说北京四中和南京外国语学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恐怕是因为注重SAT分数的华大,在SAT频频泄题的状况下,失去了一个坚实的参考标准,于是倾向于录取排名较高的中学的学生,以保证这些学生的学术水平的真实性。

此外,高端学校的审慎,也可以从某些侧面反映出来。哥大尽量对所有申请者都进行面试,华大发出了比往届要多的延期通知,这两个学校的变化可以看得出SAT泄题造成的影响。不过目前看来,康奈尔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个大学仍然发放了为数可观的早申请录取,在不同的城市皆有喜报传来,估计全国录取的人数在30-50人之间。可以预估的是,因为早申请录取数量可观,在常规申请阶段,康奈尔的申请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总的来说,2015年的美本早录取,呈现出申请人和学校都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性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于中国过热的留学市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学和家长们,也可以深吸一口气,放松心态,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份录取。如果没有得到心爱学校的青睐,也不要气馁,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最后选择的学校,都在常规申请阶段得到录取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