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职业生涯最初,我曾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在申请季一天十几小时伏案工作的文书老师。但在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我还是鼓起勇气走出舒适区,想为信任我的家长与同学们多做一些,即便这意味着自己也要在各个方面共同承担那一份不确定性。但回首往事,我并不后悔放弃大机构里旱涝保收的工作,因为我曾经帮助:
- 之前有多次拒签记录的同学整理材料,澄清事实,顺利获得美国学生签证
- SAT考试被临时取消的同学调整心态,稳扎稳打,拿下梦校
- 被前20梦校waitlist的同学在love letter中一诉衷肠,成功转正
- 因为12年级事故而造成GPA崩盘的同学坦陈困难,争取回大学录取
每一次都是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结果,每一次都和同学家长分享绝处逢生的喜悦。也许,这正是我的职业和创业的价值所在吧。

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数可控和不可控细节决定了最终的结果。作为参与者,我希望我能灵活变通在过去一年年以来掌握的种种知识、经验和技能,切实帮助大家分析并面对大环境和小环境的艰难险阻。我深知对于不同情况、不同需求的申请者,没有某一个百试百灵的绝招,更多的时候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我希望能帮助每一位同学得到自己应有的收获和经验,自信且乐观的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里程碑。
如果说我对我自己事业最珍视的是哪一点,应该是要数学生和家长们在人生这个重要节点上对我们的信任。所谓的“奇迹”,说来也并不神秘,只是各方无芥蒂携手合作,踏实耕耘造就的甜美果实。当然,但从AADPS来说,以下这几个方面可能是我们颇能引以为豪的:
- 有技巧的做好同学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用专业的态度和耐心设定好各个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申请计划
- 在对院校和文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头脑风暴和文书比稿等环节引导同学在申请过程中展现最好的一面
- 对于标化考试(托福是否应该复议、12月出高分该不该放弃ED2)、网申填写(平时成绩名次该不该填)、申请策略(纽大LSP项目是否适合)、后续跟踪(考试成绩被取消、学校弄丢资料如何应对) 、文书(为什么不能在文书里出现“伪科学”,有一些看似是禁忌的内容是不能写还是反而应该有技巧的强调)的种种细节,在尊重同学和家长选择的前提下藉由经验来提示风险,尝试用最有效率、最可靠的方案解决问题
- 灵活满足同学在国际教育上的多元化需求,以美国为主但也协助申请其他世界知名大学
- 秉持乐观的态度,即便是只有一线希望,也和同学一道努力争取。虽然实际签署的合同上可能都不会罗列种种情况, 我们会鼓励学生冲刺梦校、协作起草love letter、争取waitlist和奖学金、以及处理复杂的个性化申诉
在这个申请季,希望我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能遇见更好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