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你的老师、升学指导或其他为你提供建议的人已经告诉你,在像过山车一般的大学申请过程中要限制学校数目并且有冲高、匹配和保底的区分。有小道消息甚至会推荐你应该申请特定数量的大学,不多也不少。很显然,如今你不应该只申请一所大学。这么做也太孤注一掷了。
我也不是建议你申请一百所大学。朋友,这可能会把你有限的精力分摊至如此之薄。在申请过程中找到合适数量的大学非常重要。许多人认为管用的数目相对较低。但是,我以个人经历而言反对。我有什么资格建议你?除了作为这篇引起你关注文章的作者外,我一共申了44所大学,绝对没有遗憾。如果你仍然觉得我不可信,那么你应该知道我和(有美国新东方之称的)普林斯顿备考的创始人约翰·卡茨曼有同样的想法,正如他在TED中谈论今天进入大学比30年前更容易那样。
注意,本文不是教你如何申请更多大学的指南,而是鼓励你在选校列表中多添加几所。看到事情的两面性非常重要,所以我也会谈谈这么做带来的一些问题。让我们这就切入正题吧。
坏处
- 这可能很会昂贵。重点在“可能”上,因为开销是因人而异的。通过直接联系大学、QuestBridge和各种费用减免,我没花多少钱也申了44所。
- 你只会去一所大学,所以可能会浪费大量时间申请。然而,申请很多大学可能会帮助你找到梦校。
- 在选校名单中增加更多学校意味着在每个申请上花费更少的时间,自然而然在你真正想去的大学申请上花的时间减少了。这可能是你将要面对的最大挑战。然而,如果你应用了正确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利用现有素材,就能在不分散太多精力的前提下改善进入一所好学校的机会。另外,如果提前规划并高效工作,你会为你自己有多少富余时间而感到惊讶。我在两周寒假申完了44所大学,并没有觉得太困难,但我可能是个特例。
好处
- 你的写作能力通过申请这么多大学能得到很大提高,这对大学论文写作以及填写未来的申请会有很大的帮助。
- 你列表中的匹配和保底越多,获得一个或几个录取的机会就越大。这是很简单的概率了。当然,理论上你只需要一个录取,但最后有些选项是很好的。你可以适当限制保底的数量,因为如果它们真是保底的话,你几乎可以肯定能中。申请许多大学也将为你申请研究生院做好准备。许多医学预科生申请超过20所医学院,如果你来自加州的话,这个数目会超过30。
- 我申请了44所大学,但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我没有多加思索。因为通过QuestBridge申这些学校都是免费的。我最初并未考虑的一所学校是圣母大学,但我现在正在该校就读。顶尖大学经常资助弱势/少数族裔学生参观。在你访校或者研究好学校之前,不要下定决心接受哪个录取。在三月和四月间我访问了圣母,斯沃斯莫尔和欧柏林。我可以选择参观更多,所以我的春季学期非常愉快。
底线?在你的选校名单里再添上几所。如果选对的话,你没有太大的损失,而将获得四年梦想中的大学经历。
重要通知
本文由AADPS编译自网络,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8/13634.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