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女权和美本申请

美国大学比较重视申请者对时事热点问题的看法、讨论乃至参与已经不是新闻。维克森林大学南加大的留学文书题目都涉及到推特的hashtag,等同于我们的微博话题。去年更有一位挑战常理的美国穆斯林少年,在回答斯坦福大学“对你最重要的事?”这一问题时,写了一百遍“黑命贵”(#BlackLivesMatter)并成功获得录取。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这和当初高考作文写诗歌、文言文乃至之后的甲骨文有一些异曲同工,但是不可否认,能够把自己的申请放到大背景里仍然是在短时间内与招生官达成共鸣的重要手段。

今天,陈老师来带大家看一看自去年十月以来席卷全球的女权主义运动#metoo。这个推特hashtag由社会活动家塔拉纳(Tarana Burke)首创于2006,但直到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在推特上呼吁“所有受到性骚扰或侵犯的女性在社交网络上标识出‘我也经历过’的状态”之后才真正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洪流。

#metoo可以算是长期受到男权社会压抑的弱势群体的一次总爆发。虽然受制于社会地位和话语权,性骚扰和性侵犯的女性受害者们往往无法发声甚至希望淡忘痛苦来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但矛盾的不断累积,加之舆论风向的松动,终于给这种大规模的运动造成了客观契机。

特朗普"pussygate"事件

2016年十月,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录像带丑闻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升了普罗大众对性骚扰和对女性不尊重的关注程度。美国选战的相互攻讦在马克·吐温笔下的《竞选州长》里就早有提及。在1870年代的讽刺文学作品中,竞争对手雇佣肤色各异、衣衫褴褛的儿童在候选人发表演说时冲上台前抱住大腿喊爸爸。而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华盛顿邮报》则挖出了特朗普在2005年与综艺节目主持人在大巴中被录下的私人谈话。特朗普兴致勃勃的描述了自己勾引有夫之妇被拒绝的经历,又表示期待亲吻即将见到的女演员。谈话内容本身倒也属于个人生活范畴,但是grab'em by the pussy之类的用语相当之粗俗,有性侵犯之嫌,令人大跌眼镜。报道发出的当晚,网站文章的访问量即已经打破了历史记录,十万多人的阅读甚至造成了服务器的短暂掉线。

竞选对手希拉里及其团队很快抓住机会攻击特朗普的私德。特朗普先是承认对话但强调是数十年前的男人间私人谈话,也把前总统克林顿给牵扯了进来。在之后特朗普很快又发布了视频道歉,但最后还是不忘攻击克林顿侵犯女性以及希拉里的帮凶角色。在之后的辩论中,特朗普找到了指控克林顿性侵犯的三位女性以及希拉里在上世纪七十年所辩护强奸犯的受害者,专门召开新闻发布来扳回一局。于此同时,有超过十九位女性在各个媒体上指控特朗普侵犯(或者称为非礼更合适一些)过自己。这些大都没有真凭实据(比如对于一位色情艳星,特朗普回应说合影是应邀完成,他不认识、不记得也没有兴趣认识此人),可以说未对选战的大局产生特别影响。不过媒体大张旗鼓的报道此类行为的口子被打开了,人们也意识到本以为是个案的恶劣事例完全有可能在身边处处存在。

韦恩斯坦丑闻

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曾是一名呼风唤雨的好莱坞大亨,制作了诸如《性、谎言和录像带》、《杀死比尔》、《华氏911》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独立电影,捧红了一打知名男女演员以及如昆汀(Quentin Jerome Tarantino)等知名导演。一手打造的电影发行公司米拉麦克斯影业被行业大亨迪士尼收购,后又自立了新公司韦恩斯坦影业。作为民主党的大金主,韦恩斯坦在美国政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奥巴马都让女儿在其公司实习。这一切,都随着他丑行的曝光戛然而止。

长期以来,好莱坞都流行着韦恩斯坦潜规则的传言。这些玩笑话所掩饰的残酷现实终于随着2017年10月5日《纽约时报》的曝光而大白于天下。报道揭露了长达三十年的性骚扰和支付给女演员和雇员的八笔封口费。五天之后《纽约客》又顶住压力起底了13次性骚扰以及三次强奸。韦恩斯坦眼见大事不好,急忙雇佣律师和私家侦探希望堵住记者和受害人的嘴,可惜面对着汹涌的舆论潮水,这些伎俩并不怎么奏效。

随着受害人一一发声,有超过八十余桩性骚扰、性侵犯和强奸被公之于众。据说韦恩斯坦会以讨论职业发展为由将年轻女演员或模特叫到宾馆房间或办公室,然后要求潜规则,暗示倘若要求满足即能在事业上给与很大帮助。事发之后,韦恩斯坦先尝试道歉并声称自己正在接受心理治疗,但否认了所有的强奸指控。眼见大事不好,韦恩斯坦影业将自己的创始人开除,诸如苹果、亚马逊和雷克萨斯等品牌也终止了和韦恩斯坦影业的合作。美国电影学会、美国制片人协会等行业组织纷纷剥夺了韦恩斯坦的会员资格,甚至其母校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也取消了其荣誉学位。

#metoo时间线

  • 2006年社会活动家塔拉纳(Tarana Burke)开创了metoo运动。
  • 2017年10月5日,女演员艾什莉·贾德(Ashley Judd)在《纽约时报》报道中指控电影大亨韦恩斯坦。
  • 10月12日,亚马逊影视工作室负责人罗伊·普莱斯(Roy Price)因受到非礼指控而辞职。
  • 10月15日,女演员莉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重新在推特上引爆metoo运动。
  • 10月18日,奥运体操运动员麦凯拉·马罗尼(McKayla Maroney)指控其队医纳萨尔(Lawrence G. Nassar)性侵犯。
  • 10月29日,《纸牌屋》主演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被指控侵犯男童。
  • 11月9日,共和党参议员提名人罗伊·摩尔(Roy Moore)被爆侵犯女童。他否认指控,也没有确凿证据,不过最终还是未能赢得选举。
  • 11月10日,美国喜剧演员路易·C.K.(Louis C.K.)承认数名女性对自己不当行为的指控。
  • 11月29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脱口秀《今日秀》主持人马修·劳尔(Matthew Todd Lauer)因受到同事性骚扰的指控而被开除。
  • 12月6日,《时代》将”打破沉默者“评选为年度人物。
  • 12月7日,民主党参议员艾尔·弗兰肯(Al Franken)在遭到多名女性指控其对她们有不当行为后宣布辞职。
  • 2018年1月1日,超过三百余名好莱坞女性结成了名为”时机已到“(Time's Up)的反骚扰联盟。
  • 1月11日,《洛杉矶时报》爆出五名女性指控腐兰兰(James Franco)的不当行为。

观点、影响和反思

虽然算起来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是#metoo的影响或许能比以往那些转瞬即逝的社交网络热潮要深远得多。从好莱坞到媒体到体育到政界,这些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领域正在被撼动,似乎在小天地里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大佬们突然发现自己必须为以往的恶行付出相应的代价。传统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人们都有以和为贵的想法,但是掩盖罪恶本身是否是一种更大的犯罪?如果你有一些不吐不快的经历,或者为了维护弱势群体而挑战过权威,或许今年可以在留学文书里大书特书一番。

当然批判性的说,基于网络舆论的运动也不乏有失控或被少数人利用的先例。导演哈内克(Michael Haneke)直言不讳的批评#metoo已经成为了一场新世纪的猎巫(witch hunt)。毕竟我们无法否认所有的指控都是有理有据的,而在这种势头下,又有谁能够有能力有动力去一一辨明是非?面对舆论或者网络暴力如何自保或者坚持真理,有过有相关体会的话也应该会是很好的留学文书主题。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8/13173.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