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我们AADPS的老师启动美国本科留学的规划项目的时候,并没有料想到3D打印这个曾经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技术,会成为我们学生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完全普及,网速也慢腾腾地不太给力,4G还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概念,然而仅仅过了六年,3D打印机就可以在淘宝下单购买了,从只需要一千多元的小打印机,到几万元的高端打印机,应有尽有。技术的进步给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与乐趣,也给我们的规划项目带来了新的思路:为何不让我们的学生把3D打印作为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呢?
自2014年以来,我们每一届都有学员在顾问老师的指导下,把这项新技术融合到自己的活动之中。他们中的多数会把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或电子工程作为自己申请的主要方向,但也不乏对社科和艺术类有兴趣的学生。因为3D打印技术,他们的活动变得更加妙趣横生,也给他们的文书增添了不少“有料“的内容。然而让他们脱颖而出的,不仅仅是他们会使用3D打印技术这一点。固然操作打印机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任务,他们需要对3D建模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熟练地使用3D Max等软件,同时还需要对工程的基本原理比较熟悉,懂得怎样用打印出来的小零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物件,但是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他们能够使用这项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新技术的出现,本质上是为了让一些曾经难以解决,或者解决成本十分高昂的问题,能够经济、有效地得到解决。我们的学员在过去的两年里,用3D打印技术做出了一些相当有趣的东西。他们的活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 跟个人关注的问题密切相关。比方说未来有志于从事工程领域的工作的学生,会使用这项技术来解决自己做的科技项目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 在3D打印作品中体现个人理念和审美。比方说用这项技术来制作跟艺术有关的物件,将其拼接起来作为个人的作品
- 在活动中体现公益性质。比方说把3D打印的作品作为义卖的商品,将义卖筹得的善款用于慈善的用途,捐赠给公益机构
这几个特点,在我们学员的规划活动中都有所体现,接下来我们会分享两个有趣的案例。其中一个故事与小X同学有关。他从高一开始就尝试着自己做小型火箭进行发射,之前他制作的火箭用的是工厂的车床打造出来的钢管,有一定重量,而且精准度也不太够。在我们老师的启发下,他购买了3D打印机,开始试着用更轻的材料来打印火箭。经过几十次调试,我们得到了一个更轻,精度也更高的小型火箭,将原先的最高发射高度提升了两百米。这个活动也成为了小X的申请主文书的素材,在他的申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他得到了计算机专业在全美排名前十的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的录取。另一个故事与小Y有关。小Y的志向并非电子工程和计算机,而是商科和艺术类,但是这并不妨碍小Y勇敢地去探索新的技术元素。她在我们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全面的活动规划,成立了学校里的第一个3D打印社团,招募了一批对新技术有兴趣的高中生,在社团里筹划了几个项目。其中她最投入的一个项目,是将3D打印出来的零件,拼凑成一个科幻电影的场景。3D打印技术和科幻感的结合,使得这个场景更有视觉冲击性。这个既具创意又具有艺术性的项目,帮助小Y顺利地申请到了南加大的电影暑期项目。这两个学员与3D打印的故事,说明了新技术在活动规划中,可以成为点睛之笔。
事实上,生活中还在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比如说虚拟现实,自动驾驶和无人机,也许两三年之后,这些看起来十分酷炫的技术也会走进我们规划项目的学员的活动之中。我们的美国本科申请规划,始终在跟进技术的最新变革,并且能够将这些技术跟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而这也是美国大学最看重的可贵品质。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7/8698.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