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Brittany Baker-Brousseau 发表于USC招生办公室博客
试着回想一下一年前的时光(那时的你坚信11年级会是最艰难的一年……lol),并由衷地感激自己这一阶段的成长。你经历了从选校、定专业到实际申请的整个过程。写了一篇篇文书,填了一张张表格,而且你可能再也不想经历一次校园游览了(虽然明年你就会想成为校园导游的一员),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终点就在眼前。
我在高中工作时,经常讶异于有很多学生到四月底还不确定自己想去哪所学校,所以如果你还没定下来,别着急!这很正常!!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你要考虑哪些方面呢?以下就是我(以及我的同事们——大学顾问)建议你去考虑的事情。
哪所学校会给我最大的挑战?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合理的挑战,而不是让你去一所根本不提供你所选的专业,或者你根本听不懂课堂内容的学校。但是你可以选出为你提供新的生活环境、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以及鼓励和推动你尝试不同事物的学校。如果有这样一所学校,那就值得你去好好考虑!很多学生会被“家一样的感觉”所吸引,但却完全达不到预期的理想。你想得到支持,但是只有迈出舒适区,你才能成长。
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费用是多少?是否物有所值?
不要忘了,大学是一项投资。你不仅要记住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你的家庭要为你支付多少费用,还要记住自己可能背上的债务。合理范围内的学生贷款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你也要清楚自己欠下的是什么,然后想一下是否物超所值。我知道,让你预想接下来的四年会有怎样的感悟是很难的,但是在教育问题上不该马虎,也不该挥霍。
我在学校会做什么?
把自己想象成那里的学生,你会参加哪些课程?会加入哪些社团?你会有怎样的机会?想得越具体,越能帮助你做决定。我的同事提出了一条极好的建议,就是用一天的时间假装你已经做出了决定。用一天的时间假想一下你要去X大学学习的感受,再用一天时间假想一下你即将步入Y大学的殿堂。越能设想到自己在某所大学中的情景,你就越容易做判断。
我的想法 vs. 父母、朋友、顾问、排名(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或者论坛(College Confidential)的想法
如果你还记得我去年秋季发表的博文(你一定记得,对吧?),你就会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一件事,就是平衡那些来自了解你的人所给的建议,以及你自己的直觉和知识。做决定时不应该对身边的意见视若无睹,但是也不应该全盘接纳。聆听那些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想法。我的一位同事的建议是——区分使你快乐事物以及你认为使你快乐的事物。你将在大学度过人生中的四年,这个决定非同小可!想清楚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选择最贴合你的需求的大学。
我的大脑怎么说?我的心又怎么说?
和大多数决定一样,这其中有理性的成分,也有感性的成分。理性和感性有时候是一致的,而有时候是一方压倒另一方取得胜利。你只要确保自己清楚这两方面对你所做决定的影响就好了。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哇!这个话题来得太快,也有些沉重了(但是跟着我往下走吧)。当你写文书并决定目标校的时候,你会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是谁?现在你面对的是同样难以回答的问题: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一下你的价值观以及你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哪所学校最符合你的标准?四年的大学生活会重新塑造你,你希望它把你塑造成什么样子?(我的答案是六边形,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
我要在这里声明:我并不是在鼓吹你来USC。我们录取你是因为觉得你在这里会很棒,但是我们也知道你有很多选择,而其他学校中的一个也许会更适合你。我们真诚地希望,无论你做出怎样的决定,其结果都会让你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好运,加油!
重要通知
本文由AADPS编译自http://admissionblog.usc.edu/the-light-at-the-end-of-the-tunnel/,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7/10966.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