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修改申请文书的门道

时钟滴答作响,今日离十一月一日美国大学的早申请截止日期,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如果你已经安然递交完了所有材料,只等着录取信从天而降,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你的同龄人中的幸运者,不用在这最后两周经受修改申请文书的对体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然而如果你一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急切地点开,希望能够从里面发现一些有用的建议,那么恐怕你还在文书修改的炼狱里挣扎着,不知道炼狱之后究竟是升入天堂,还是打入地狱。

我们AADPS的老师可以告诉你的是,在这个时候,对文书感到焦灼和不确定是正常的,这也是每年申请的同学们必然要经受的磨炼。然则焦灼也罢,不确定也罢,文书还是一定要修改的。一次成稿就能够轻轻松松递交的申请文书,恐怕并没有经过申请人的思想的积淀,真正优秀的申请文书,都是需要经过反复斟酌和打磨的。文书的素材多种多样,修改的方式当然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些修改的基本原则,是在申请季的学生们需要谨记在心的。只有方向正确了,才能够把文书改得更好,而不是越改越糟。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书修改的几个有用的方法。

申请主文的修改

谈到主文的修改,恐怕是各位同学最头疼的问题了。我的申请主文到底有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我是什么样的人?这篇文章到底是否足够有趣?招生官会喜欢这篇文书吗?一篇六百五十字的文书要承担这么多的任务,着实是任重道远。但是根据我们老师多年的申请经验,有不少同学在申请文书上,往往会忽略了一些最重要的东西。在这里,我们就来一一分析这些看似基础,却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则:

原则一:这篇文章说明了你什么样的特点?

申请主文必须要表现出申请人的特点,这个原则看似已是老生常谈,但真到了修改文书的阶段,我们老师却总会发现,有大量文书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申请人的特质。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举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

小王同学是某高中模拟联合国的主席,他在他的申请文书里面,非常详细地描写了自己组织一次模联活动的经过。他先用一段说明了模联活动在自己学校有多么不受重视,然后第二段用来分析同学们为什么对这个活动不够看重,第三段则比较深入地批判了中国的教育体制对课外活动的忽视,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中学生应当胸怀天下,视野宽广,然后再用一段讲自己动员同学们加入到模联活动中,并且说服学校老师支持自己,最后一段总结这对于他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他从中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

乍一看去,这篇文章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论证也有实例,是篇像模像样的文书。然而它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果你先前对小王这个人一无所知,你了解他的全部渠道就是这篇文章,你会觉得他是怎样的人?一个学生干部,一个认真的人,一个视野宽广的人?你并不会知道小王是个很擅长讲冷笑话的人,他在业余时间玩得一手很好的电子吉他,在说服自己的同学参加活动的时候,他采用了各种宣传策略,甚至举着写满关于联合国的冷笑话的牌子,在不同的班级之间游走,课间休息的时候在走廊上晃来晃去,试图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阅读自己牌子上的内容。你也不会知道除了模拟联合国之外,小王还是个业余写手,会在网络文学的门户网站上连载结合了科幻、武侠与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现在知道了他的这些特质之后,你是不是对小王的性格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觉得他其实是个有意思的人,并不仅仅是一个拘谨刻板的学生干部?然而他的申请文书表现出了他的这些性格特点吗?并没有。所以实际上这篇文章并没有完成主文承担的使命,需要进行修改。

你可能会觉得有点迷茫,如果要给小王的这篇文书做个修改,岂不是需要从头到尾的大换血?答案是no。对于小王来说,模联活动是他最重要的活动,那么他就可以选择从模联切入,透过这个切面,折射出他的人格的特点。以下是一种可行的修改方案:

文书开头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小王举着写满冷笑话的牌子站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呆呆的样子,经过他的同学们无不对着牌子上的字捂着嘴偷偷笑。这时设置一个悬念:小王究竟想干什么呢?然后发现他原来不是被老师罚站,而是在试图宣传模拟联合国的活动。作为模拟联合国的光杆司令,他勇敢地主动出击,采用了这样一种方式来宣扬自己的理念。然后他开始讲述自己想要做模联的心路历程,他不是一个喜欢走寻常路的人,他玩吉他,写题材新颖的网络小说,也想让自己的同龄人体会一下课堂之外的更大的世界。他发现了模联这个平台,感到切实可行,希望能够在自己学校把这个组织建立起来。他尝试了各种办法,但都效果不甚明显,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冷笑话属性,想用这个方式来打动自己的同学。效果开始发挥出来了,他受到了鼓励,开始勇敢地去找教导主任商量建立社团的事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服教导主任,即使有丰富的课外活动,也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够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之后模联的会议终于如他所愿召开起来了,他宣布模联大会正式开始的时候,又想起了自己当初呆呆站在走廊的模样,他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一稿文书跟上一稿相比,突出了小王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删掉了夸夸其谈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的部分,强调了他克服困难,乐观向上的行动模式。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的眼前大概就会出现一个有点呆萌,但是脑子里充满了奇奇怪怪的主意的优秀学生,他就像你可能会认识的某个人一样,给你带来欢笑。这样的文书能够给招生官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争取到好的录取结果。

原则二:你是不是你的文章的主角?

看到原则二的时候,你可能会开始摇起头,怎么会有主角不是申请人的申请文书呢?问题在于,还真有,而且为数不少。我们老师见过许多文书的重心不放在申请人身上的情况,比方说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写激发申请人灵感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申请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进来,或者描写对于申请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往往是他们的父母、师长或朋友。申请人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为别人的故事和经历而惊叹,最后感慨一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是有意义啊。

这样的文书,乍看上去很美,但是通篇读下来的话,招生官不会对申请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有的时候反而对申请人描写的那个人更加熟悉。核心的问题在于,学校不能把你的父母录取进来,更不能录取你的朋友,学校要录取的是你。如果你的文书不能够把你放在中心位置,那么这篇文书就是不合格的。那么这样跑偏的文书应该怎样修改呢?我们还是通过例子来说明吧。

小张从小跟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造诣,经常带着她去竹林里欣赏一年四季里的竹子不同的形态,告诉她,中国的书法就像这竹子一样,虽娟秀却有力,竹子里的气节可以反映到书法中去。所以她一直谨记爷爷的话,直到现在她还经常到竹林里散步徜徉,体会着自己与自然的融合,也会苦练书法,试图通过自己的笔墨传达出竹子的神韵。她感到爷爷传授给她的知识,如同珍宝,对她的审美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一篇看似很有意蕴,但在实质上已经偏离重心的文书。在文章里,小张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真正影响文章发展的是小张的爷爷。小张没有主动采取行动,也没有对别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是在复制爷爷做过的事情而已。她不是文章的主角,也谈不上有闪亮的特点。那么这篇文章应该怎样修改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增加小张的戏份,强调她做了些什么事情,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修改的方案如下:

小张握住了一个七岁小女孩的手,教她怎样正确地使用毛笔。在这个免费为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的开办的书法培训班上,小张耐心地教导着这些孩子怎样写最基本的笔画,每一笔每一画都耗费了她大量的心血。七八岁的孩子非常吵闹,在新鲜劲过了之后,他们很难坚持枯燥的练习,在这个时候小张都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练毛笔字练得很辛苦的时候,爷爷就会把她带到竹林里,告诉她中国书法就如同这竹子,虽纤细娟秀,却十分有力。书法家的人格,也要如同竹子那般,坚韧有力。她回想起这些美好的时刻,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仍然坚持着去民工子弟小学做义工,她把自己当年为之陶醉的竹子录了下来,播放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字如其人的道理,虽然孩子们并不是十分明白,但是她向这些孩子传递了一种关于品格与书法的理念,她感到十分满足。

修改稿跟原稿最大的区别就是,小张是贯穿全文的核心人物,而爷爷只是引导她发现这个道理的人。她在由迷茫到坚定的过程中,选择坚持志愿者活动,并且将积极的理念,带给了身边的人。这才是美国大学要寻求的素质,也是申请文书修改的方向。

附表文书的修改

附表文书,指的是不同的学校针对自己的情况,对申请者提出的文书要求。大部分学校的附表文书都涉及到同一个主题,那就是你为什么要申请我们学校,我们学校为什么适合你,你能给学校带来什么。附表文书的修改,比申请主文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因为这些文书都有非常明晰的框架,和非常实用的目的。所以只要做到目标明确,有理有据,就能写出一篇优秀的附表文书。

原则一:你以后想做什么?

这个问题恐怕是很多中国学生的死穴。我才十七岁,哪里知道我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学校一定要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事实上,不知道自己以后做什么对于十七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但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不等同于你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自己想要尝试的一些东西。所以在附表文书里,你可以更加明确地表示你喜欢什么,哪怕你的爱好是流行音乐、韩剧这些看起似乎“不务正业”的东西,你也可以把他们提升到一个学术的高度,说自己以后想要调查研究流行音乐的市场运作逻辑,或者是韩剧的造星模式,运用商业方面的知识,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琢磨透彻。所以你想要进修经济或商科,希望能够在大学里面学习和市场、消费者心理、流行文化有关的课程,参与到文化公司的实习里。

所以确定自己以后想做什么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然后看看这个东西与哪个学科贴得最近,你就可以在附表文书中谈谈自己对那个学科的兴趣,还有以后有可能的研究方向。喜欢打游戏,可以谈谈计算机科学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喜欢电影,可以在艺术史领域好好探索。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法跟科学和人文挂上钩的,只要认真寻找,总能找到。

原则二:学校有什么特点契合你的需求?

排名前一百的美国大学,每一所都是一个宝库,里面有许多学术和非学术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所用。但是一个学生不可能利用到这个学校的所有资源,必须有所选择和取舍。那么在附表文书里面如何表现这个学校的哪些资源对申请者来说最有用,就是一个技术活儿。

简单来说,可以从学术、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个大的方面,来寻找学校与自己的契合点。如果你立志于学习计算机,那么你最好去学校的官网上看看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你可以参加的研究项目。你还可以看看这个学校有什么你感兴趣的学生社团,如果你热爱街舞,这个学校的街舞社可能就会成为你常去的地方。而这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特鄙视是学校的特殊节日和传统,又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像是密歇根安娜堡有名的Color Run,参加环校长跑的选手身上都会涂满彩色粉末,一路狂奔。如果你是个跑步爱好者,或者只是单纯喜欢这种疯狂的形式,都可以在附表文书中提到这点,学校招生官会欣赏你在调查学校上做出的努力。

修改文书的几个误区

谈完了申请主文和附表文书的修改方法,想必你心中已经对怎么修改自己的文书有了些概念。最后我们的老师还需要提醒你几个在修改过程中容易碰到的误区:

文书是修改的次数越多越好吗?

答案是不一定!根据我们的经验,文书修改的次数在三次到八次之间最为适宜。超过了八次之后,写作者的精神会变得非常疲惫,也很难想出更加新颖的概念,会为一两个句子的表达而纠结很久,而无法把握住文书的大局,文章的整体阅读效果反而下降。所谓物极必反,不过如此。

文书是拿给越多人看越好吗?

这又是一个申请者经常会陷入的困局。每年都会有一些亲戚或者父母的工作伙伴跳出来,宣称可以为学生看看申请文书,把把关。然而这些亲戚或者同事对申请者的了解往往是不够的,提出的修改意见有的时候也并不着调。比方说我们AADPS往届的学员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个学生的主文写的是自己热爱收藏篮球鞋,通过收藏体会到了市场运作的规律并且提升了审美的素材,而他远在美国的姨妈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说收藏篮球鞋这么费钱,完全不像话,招生官看了会不高兴的,让他把文书素材换成自己在电视台做了一周实习的经历。这个学生感到非常纠结,因为他对篮球鞋的热爱,远远多于对电视台实习的热情,收藏虽然是耗钱的爱好,他也通过转手卖出篮球鞋而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已经足以弥补他购买篮球鞋的开支。通过跟我们AADPS的老师长时间面谈之后,他还是勇敢地选择表达自己最有激情的一面,也获得相当不错的录取结果。总的来说,能够为你修改文书的人,首先得是非常了解你的人,其次得是对美国大学的本科申请有一定了解的人,再次得有相当的英文水平,懂得怎样将一个具体的场景表达得生动有趣,而不是只会写商业文件或学术论文。

文书语言是修改得越漂亮越好吗?

这里需要定义一下什么是漂亮的语言。如果指的是流畅的、充满感情的、能够让人在短时间迅速把握住核心概念的语言,那么是没错的。但是如果指的是像莎士比亚戏剧那样复杂华丽的语句,答案则是不一定。如果是一个托福分数90的学生,拿出了一篇堪比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美国人写就的文书,招生官读起来就会感觉十分别扭,知道这篇文书背后肯定有人捉刀操作。所以为了避免造假的嫌疑,在修改文书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华丽繁复的语句,让大段的描写占据了太多空间,而忽略了情节。重点还是要多关注自己在文书中的情感的表达,以及语句之间的通顺连贯。

修改文书,既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愉快的升华自我的过程。虽然煎熬,但日后回想起来,你会怀念这种将自己变得更好的体验。祝君申请季有丰硕的收获!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6/9548.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