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提前申请这件小事

老师,我ED的学校到底应该选哪个?能不能不选了?
老师,要是ED的学校录我了,我最后却不想去了,该怎么办?
老师,EA的学校到底能选多少个?有的学校据说EA录取率比RD还低,这是真的吗?

眼看着离早申请截止日期还有一个多月,对ED和EA的选择仍然迷茫的小羔羊还真不少。美国大学设置的早申请政策,对于习惯了高考制度的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还真没有那么容易搞懂。而大学设置这些政策背后的小心思,更是涉及到种种复杂的博弈。为了让大家能够在国庆节假期前敲定自己的选校,在假期对申请文书发起全力冲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美国本科提前申请这件小事。

1. 提前申请的意义何在?

提前申请,顾名思义,是学校接受申请材料的截止日期比一般的截止日期要早,一般截止日期是11月1日,也有的学校会早于这个日期,比方说10月15日,或晚于这个日期,到11月15日。如果细分的话,提前申请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约束力最强的Early Decision (ED),我们将其称之为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在早申请阶段,学生只被允许申请一所学校的ED,不能同时申请两所。学生需要与学校签订一份协议,作出郑重保证,一旦被这所学校录取,就一定会入读这所学校,即使有更好的学校录取了自己,也不会动摇。这个协议的效力非常强,一旦签订,就不能反悔,除非学校拒绝了你,或把你的材料延期审核,这份协议才会失去效力。有的时候,一所学校会有两个签署协议的日期,一个在十月底或十一月中旬,另一个在十二月底或一月中旬,我们称之为ED1和ED2。有的学生可能会以为这样就有两次申请同一所学校ED的机会,但事实并非如此,被这所学校的ED1拒绝之后,就不能再申同一个学校的ED2,但是可以申请其他学校的ED2。

第二类是约束力较弱的Early Action (EA),我们称之为没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学生不用向学校作出承诺,即使学校提前录取了自己,也不一定要去这所学校。这种申请的类型互相之间可以兼容,也可以跟具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兼容。打个比方帮助大家理解,一个学生可以在早申请阶段申请好几所大学的EA,还可以再申请一所大学的ED。如果ED录取了,她就直接选择ED的大学入读,需要拒绝掉其他所有EA的学校。如果ED没有录取,她就可以从一所或几所EA录取她的学校中选择最适合的。

第三类是相当特殊的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REA),我们称为限制性的没有绑定效力的提前录取,听着拗口,理解起来却没有那么复杂。这是一种不需要向学校承诺录取了一定入读的申请类型,但是它会排斥ED的学校,也会排斥一部分EA的学校。一般来说,REA的学校排名都非常高,我们熟知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这四所名校就是采用REA的录取政策。像是哈佛,不允许学生既申请哈佛,又申请其他学校的ED和私立大学的EA,但是允许学生申请公立大学的EA,其他三个学校也是如此。当然,REA之间也是不兼容的,所以一个学生不可能在早申请阶段同时申请哈佛和耶鲁。但是录取了REA的学校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不去这所学校入读。除了这四大名校,REA的学校还有乔治城大学和波士顿学院,它们的限制条件比四大名校稍弱,允许学生同时申请私立大学的EA,但是仍然限制学生申请其他学校的ED。之前有学生不了解情况,稀里糊涂地同时申请了波士顿学院的REA和其他学校的ED,险些酿成大错,这点一定要注意。

解释完了这三种类型的提前申请,实质性的问题才摆在我们面前:到底为什么美国大学要费这个老劲,分出这三种类型?什么样的学校会用ED,什么样的学校会用EA?这个问题,鲜少有学生会真正考虑,他们只会记住哪个学校是用什么申请政策,然后按照学校排名,一通选下来。不了解学校设置申请政策的真正目的,也就很难根据学校的状况,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总的来说,ED的学校往往学校规模较小,录取人数不多,绝大多数是私立的学校;EA的学校规模较大,录取人数众多,以公立学校为主,也有少数私立的学校会采取EA的政策。

为何私立学校倾向于使用有绑定效力的提前录取?这跟美国大学的排名方式有很大关系。在最受中国人认可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排名中,有一项指标占据了重要位置。这项指标就是学校录取的人数和最终入读这所学校的人数的比例。意思是指,录取的学生里,选择入读该校的人数越多,这个学校的排名就越高。其中逻辑也很好理解,如果一所学校在学术、社会声望等方面很有影响力,学生就会更加倾向于拒绝其他学校,投奔这所学校,学校的排名也就上去了。私立学校因为规模不大,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最多不过一两千人,甚至有的学校只招几百名学生,如果招的这些人超过百分之四十不来报到,学校排名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怎样避免这样的状况?那就是对ED申请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明显的偏好,鼓励更多学生签署有绑定效力的协议。于是就会出现一些在中国学生看起来难以理解的现象,某个学生条件一般般,但是用ED申请,而且不断对某所学校表达出自己入学的强烈意愿,拿到了录取。另一个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在常规申请阶段申请同一所学校,却被拒绝了。不是招生官有眼无珠,而是前一个学生抓住了学校的痛点。

反之,美国的公立大学每年招收的学生数以万计,主要吸收的是本州的学生。即使录取了很多国际学生,并且这些学生最后都没有来报到,对于这些公立大学来说影响也不大,因为本州的学生的数量已经占据了70%以上,国际学生就算都不来,也不会超过10%的比例。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公立大学采用EA的政策,或者干脆就没有EA,比方说加州大学和德州大学,都只有一个截止日期,不设置提前录取的政策。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问,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不用绑定效力的录取政策,又是怎么一回事?答案很简单,这些顶级名校完全不用担心录取的学生不去报到,这几所学校的入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够申到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欢天喜地、狂喜乱舞去注册的。

理解了学校采用不同录取政策的缘由,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有的学校特别看重学生入读的意愿,有的学校却不那么重视了。在早申请阶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向那些在意学生入读比率的私立学校表衷心,抛去橄榄枝。对于那些不太在意学生入读意愿的公立大学,早一点递交材料,也许会比花费许多工夫表衷心要来得更加有效。这时候新的问题就出现了,提前申请的政策,本质上来说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博弈,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希望学生能够签署具有绑定效力的协议,以保证自己的排名。而学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要考虑是否要签这个协议,签哪所学校更合适。那么是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做提前申请?在提前申请的过程中,又可能会隐藏着什么样的陷阱呢?

2.提前申请的机遇与陷阱

谈到提前申请的好处,大家都会有非常直观的认识:只要早点递交材料,既能够提前得知录取结果,又能够获得学校在政策上的倾斜,何乐而不为呢?确实这是所有对美国大学申请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得出的结论。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提前申请的机遇?这个提早递交到底要早到什么时候?是不是越早越好?这就要依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来分析了,不可一概而论。

对于采用具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的私立大学而言,它们看重的是学生对学校的兴趣有多强烈,而不是材料递交得有多早。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文书里面表达出对学校的诚挚感情和熟悉的程度,那就胜过一篇草草写就的文书千百倍。有的学生以为自己用ED来申请一所学校,就足以表达对学校的兴趣了,其实并不尽然。在中国的众多申请者中,不乏那些只是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去了一所好大学就去申请,或者听老师和父母的话,乖乖地把自己的人生道路交由别人来决定的学生,他们选择在某所学校的早申请绑定协议上签字,也并不一定是出于对学校的热爱。所以学校的招生官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真正热爱他们学校的申请者跟这些无所谓选哪个学校的申请者区分开来。区分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申请文书,一是这个学生之前跟学校的接触。申请文书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修改和打磨,并不是一两个晚上仓促写就的文章,而且最好能够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针对学校的特点,更好地打到学校的软肋。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持续地给学校招生官发信表衷心,联系该校的校友或是教授,建立起稳定密切的关系,争取得到相关人士的推荐。甚至学生也可以把这个过程本身写到自己的文书中,以增强文书的说服力。

所以在申请ED的学校的时候,我们推荐申请者多思考一下到底为什么喜欢这所学校,自己能够给这所学校带来些什么样的改变,以后要怎样融入这个学校的社群,而不是简单地在文书中罗列学校的排名有多高、资源有多好、名气有多大。招生官们非常了解自己的学校有几斤几两,他们更想知道的是你跟学校的契合度有多高,你有什么特质跟其他申请者不一样,值得去录取。思考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排名越是高的学校,越需要在这方面下苦工。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想要申请私立大学的奖学金,那就务必要提早行动,不要为了打磨文书而错过了奖学金申请的截止日期。奖学金的申请截止,往往比正常截止日期要早上一个月甚至一个半月,比方说南加大的奖学金申请截止是12月1日,常规截止是1月15日。里士满大学的奖学金申请截止是11月1日,比常规截止早两个半月。

以我们申请到富兰克林·马歇尔学院高达二十万美元的奖学金的学生为例,该学校的早申请截止日期是11月15日,但学校有一个政策,鼓励学生在10月15日前提交申请,可以免交申请费,还能优先考虑奖学金学生的录取。我们为了保证学生的申奖成功率,鼓励她尽量赶上10月15日的截止,同时为她的文书质量严格把关,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也没有因为要提前一个月递交而松懈了跟学校的联络,她一直在持续给学校发信,预约了招生官面试,给招生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采用不具有绑定效力提前申请的公立大学,的确会更加青睐提早递交材料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每年收到的申请都在五万份以上,招生官经常面临着没有时间读完全部材料只能匆匆一瞥的窘境。早一些递交的材料,就有更多的机会被招生官仔细审核,也就多了一分被录取的几率。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了尽量减轻招生官的工作负担,这些大学会根据申请者的高中平均成绩和标化考试分数,用电脑系统进行排名,先进行一轮筛选。在这轮筛选中,高中平均成绩低于3.5分,标化成绩低于学校往届录取的最低分数的学生,会被电脑排在后面。这是公立大学跟私立大学不同的一点。分数越高的孩子,就越容易排在前面。招生官会从最前面的学生开始看起,看到满意的就会发录取通知书,如果录取的名额满了,后面的学生有可能材料都没有经过审核,就被发拒信了。

这就是提前申请的陷阱之一:当申请者的标化考试成绩低于大学录取的最低分数的时候,过早递交可能会被学校的系统排在后面,并不能够得到招生官的提前审核。对于一些特别看重学生分数、且每年收到大量申请的公立大学来说,犹为如此。因此对于分数上有劣势的学生来说,先考到一个跟录取平均分差不多的分数再递交会更加稳妥。对于那些已经达到了学校录取的平均分或者高于平均分的学生来说,早点递交材料,成为早起的鸟儿,还是有鲜美的虫子吃的。

那么特别看重分数,会用系统自动筛选学生分数的公立大学有哪些?中国学生常申请的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都在此列。加州大学也以重视分数而闻名,但是加州大学并没有提前申请,只有一个统一的截止日期。

提前申请的陷阱之二是什么?那就是对于竞争者众多,录取竞争激烈的私立大学而言,提前申请的录取率,不一定比常规申请的录取率高。这里有的人可能要问,前文不是说只要向学校表衷心,学校就会更加重视一个学生吗?没错,对于多数私立学校来说,学生对学校展现出来的强烈兴趣是重要的考核因素。但是像哈佛、耶鲁、康奈尔、布朗这样的名校,几乎每个申请者都具有强烈的兴趣,能够滔滔不绝地说上几百字自己从幼儿园开始就知道这些名校,并满心向往之。这样的表白见多了,招生官也就见怪不怪了,比起学生对学校的兴趣强度,他们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着急先把录取的名额填满,而是要等到全部的申请材料都收到后再择优录取。所以在这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一向拒人和录人都比较干脆的康奈尔,开始在提前申请阶段把学生的材料延期审核了,意思就是先不发布结果,等到常规申请阶段再议。而布朗大学更是每年都把绝大多数申请者的材料延期,让人等得十分心焦。随着美国本科申请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早申请阶段把学生延期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一些文理学院也会出此计策,比方说有名的威尔斯利女校,以及广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

于是怀有名校情结的申请者们,要学会正视这个问题。名校不会因为一个学生的表白有多么热烈,就降低录取标准。曾经有学生问过我们AADPS的老师,如果专门给布朗大学发特别的情书,布朗会不会更喜欢自己一点。我们老师非常诚恳地告诉这个学生,如果单靠表白就能够打动学校的话,那么布朗大学的校园里现在应该都是表白高手,而不是学术精英了。学校为了保证自己的综合排名和社会声望,不会自砸招牌。所以与其琢磨着怎么向名校表白,不如早早就开始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考出理想的成绩,组织有含金量的课外活动,用实力来证明自己。如果实力一时还达不到名校的录取标准,也不要过多把希望寄托在招生官网开一面,破格录取自己,还是踏踏实实地选择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学校,争取在这所学校好好学习,拿到不错的大学成绩,之后寻求转学到名校。

3.该怎么选择提前申请?

由于今年六月的ACT考试因为泄题被取消,新SAT的成绩不容易出高分,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对早申请的选择比往年更为困惑。我们AADPS的老师根据往年的申请经验,对早申请的选择提出以下几点有用的建议:

即使分数没有达到期待值,也不要放弃早申请

如果ACT在26分左右,新SAT在1200分左右,还是可以在早申请阶段递交综合排名在70-90之间的学校的。这样到十二月中下旬的时候,就能够至少获得一所大学的录取,比较安心。以后等分数提高了,再在常规申请阶段冲刺更好的大学。往届我们曾经碰到过因为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选择放弃早申请,专心冲刺十月份和十一月份的考试的学生。这种选择固然能够让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早申请上,但是也会造成学生在十二月和一月的时候没有拿到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心理上压力很大,导致在常规申请阶段无法静下心来好好完成申请的流程,可谓得不偿失。

ED可以放弃,但是尽量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我是否应该选择ED,还是直接跳过这个选项,到RD阶段再做出选择,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学校究竟是什么的学生。我们老师的回答是,是否要放弃ED,重点要考虑以下这几个问题:

没有ED的学校里,是否有你的真爱校?
最常用来作为ED选校的标杆的,就是加州大学的几所分校。我们AADPS的老师常对学生这么说,如果你选的这所ED学校录取了你,你觉得还不如去UCSD或者UCLA,那么这所ED学校就还不够真爱。所以在选择ED的时候游移不定,最好把加州大学的几所分校来放在天枰的另一端,衡量一下学校的重量。如果始终没有向ED的学校倾斜,那么就可以放弃ED。

你的ED学校是更看重分数,还是更看重意愿?
一般来说在ED选项上摇摆不定的学生,都是对自己的分数存在着不确定,不知道这样的分数是否能够申到自己想去的ED学校。担心分数低了,就浪费了ED的机会。这个时候就得好好查一查,你要申请的这所学校,把学生的意愿值摆在多高的地位。像是曼荷莲这样的文理学院,比起分数来说,更看重申请者是否有强烈的意向入读。所以这个时候不管分数如何,都值用ED试一把。但是像莱斯大学这样的分控,在分数不到的情况下申请确实会有比较大的困难。所以结论是,对于看重意愿的学校,就算分数低一些,也值得去冲一冲;对于看重分数的学校,如果分数不到,就应当相对谨慎一些。

EA学校出结果的时间需要多加注意

从2015年的申请情况来看,EA的学校出结果的时间普遍变晚了,像是UIUC和威斯康星这样的公立大校,都把出结果的时间放到了次年的一月底二月初。而常规申请的截止日期,普遍是在1月1日。这样就很难给常规申请的选校提供参考。所以建议是尽量选几所能够在十二月份出结果的EA学校,这样递交1月1号截止的大学才能比较有把握。2015年申请季出结果比较早的学校有这几所:福德汉姆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宾州州立大学,印第安纳伯明顿,普渡大学,爱荷华大学。大家可以适当地从这里面选出几所。

希望大家在读完这篇文章后,对早申请的各种政策不再那么迷茫。也希望大家在即将到来的SAT中,获得自己理想的成绩,能够勇敢地向着自己心仪的学校递上一份ED的申请。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6/9509.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