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科有什么用?

问:学习理科,尤其是在美国大学学习理科,对我将来的人生有什么帮助?

答:咱们先来看几道脑筋急转弯(brain teaser):

  1. 球棒和球一起卖1.1元,球棒比球贵1元。问球的售价是多少?
  2. 一种机器可以独立生产某种零件,5台这样的机器生产5个零件耗时5小时,25台机器生产25个零件耗时多久?
  3. 池塘里荷叶的面积每天扩大一倍,48天后整个池塘被铺满。问什么时候池塘被覆盖了一半?

是否有迅速做对的把握呢?在你急切的翻到最后对答案之前,我们来讲一讲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二元信息处理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脑在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一般有两个系统的互动(方便起见姑且称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可以按照我们通常所说的直觉来理解,它是迅速且下意识的,有很好的并行性和处理能力。比如你不需要费什么功夫,就能记住并在见面时认出少说几百张脸。在掌握驾驶技巧以后,骑自行车或开车时也不用每时每刻去想手脚应该放到哪里。与之相对的,当我们说到逻辑和推理时,我们往往是在说系统2。一般认为这是人类所特有的,速度极慢,仅能线性运作(你试着同时做一道数学题和物理题看看),需要人来主观的推进。

那么回到我们今天的留学问答。学习理科的话,最本质上来说你有机会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人类知识范畴的拓展做出贡献。但就陈老师自己当年一道赴美读博,来自于中国最好物理系之一的一批同学作为样本而言,目前还在科研道路上奋战的仅仅是十有一二。其余的,除了陈老师自己现在做留学咨询以外,有的在华尔街投行做模型,有的在高科技创业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还有的在外企里面担任中层主管。平时同学聚会,大家往往自我解嘲说把专业还给老师了。但是真的如此么?

就陈老师自己而言,做的看似是和自己专业最不想干的一行。但我认为至少在两个方面,我过去八年学习物理的经历给了相当大的帮助。第一,是在战略决策方面。诚然,我们在绝大部分时间都很依赖于系统1,而且它相对来说也是非常可靠有效的。但是,系统1有其局限性,比如对于上面几道“脑筋急转弯”,你脱口而出的答案可能是1毛、1小时和24天,不过很遗憾这些都是错的。同理,直觉上带来的误区,也往往会给产品设计、招聘用人或财务分析带来严重后果。但是长期严谨的理科训练,能提高系统2的敏锐和活跃程度。这样一来,在往往就快要落入陷阱的时候,你就能从自己的逻辑和理性这边得到足够的提示,避免做出仓促(且错误)的结论。第二,是在通过学习克服障碍方面。人都是有惰性,路希望走容易的,思路上往往也是希望顺其自然,不愿意越过舒适区(comfort zone)。比如我在年初的时候,就在考虑给AADPS制作一个官方手机应用以方便大家查找学校和留学文书题目。我在当时对应用开发一无所知,然后我咨询的一个程序员就扔了一个网站How Much to Make an App给我,按照上面算了一下我需要的功能至少得花五万美元。然而,就算我们愿意支付这个费用,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我们拿到的东西就是我们想要的。所以长话短说,我就在工作之余自学了所需要用到的技术,现在已经基本把应用给做完了(当然过程中其实也是把坑都踩了一遍,所以在有机会接受科班训练或者有高手带的时候还是得牢牢抓住的)。这可能对于一般人比较难以想象,不过我的点是在于,如果有人好好学习钻研过拉格朗日方程、克莱因高登方程、球谐函数和二级相变,在未来的日子里面绝对会有自信去掌握React Native和JavaScript ES6,或者是其他任何工作里需要用到的技能。

答案:第一题,5分钱;第二题,5小时;第三题,47天。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6/8289.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