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申请季工作总结

在我自己还是个青涩高中生的时候,常听到我们数学老师感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多年后的今天,当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后,才总算明白恩师当年的所思所感。

随着所谓的Ivy Day(每年的4月1日,常春藤大学往往在这一天放榜,故有此名)的过去,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申请季的大幕就徐徐落下了。虽然其实AADPS的老师们现在还在帮助一些学员们继续争取dream school的waitlist,几个申请转学的学生也在焦急的等待结果,但大势已定,是时候分析一下过去一年里的功过得失了。虽然这个工作我自己每年都有做,但今年是第一次通过微信这个平台把工作总结发布给我们新学员们。也希望你们能从美国大学申请趋势的变化中得到一些启发,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

标化考试成绩

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藤校在2015年的录取率集体走低。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已经从去年的5.9%下滑到了5.33%。而对于仅录取2144人的斯坦福大学,录取率则到了惊人的5.05%,在明年跌破5%大关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显而易见,来自全世界的优秀申请者都在争取有限的美国大学录取名额,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加和申请策略的激进,大学的口味是愈加刁钻了。这和我们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是一致的。在我们刚入行时,SAT能上2200绝对是有冲击常春藤实力的,但如今这个分数至少就北京的几所名校来说,已经是相对比较常见了。考虑到哈耶普斯在全国加起来一年也只录百人左右,很显然他们中只有极小的一部分能最终如愿以偿。

比较乐观的一方面是名校早申请的录取相对来说要宽松很多,大都在15%以上。对于招生缺口更大一些的公立校,录取率甚至可以到30~40%。我们今年就有学生很好的抓住了这一机遇。早申请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是在于,在高二结束时的六月份就必须有一个比较坚挺的成绩,然后在十月份再全力冲刺。一般来说,这需要提早半年开始全力准备标准化考试。更重要的是,学员们要在精神上真正进入战备状态,不能存有一次次刷分的侥幸。

SAT在明年春天的改革给标化考试的准备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从中立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 新的SAT在更换题库和增强阅读的主观部分之后,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分数膨胀的趋势。虽然一开始会缺乏学习资料,市面上培训机构能给的帮助也会比较有限,但如果平时注重对英语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话,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会有很大的说服力。
  • 对于在理科方面有优势或身边有相关资源的同学,也可以考虑准备ACT。但是我们估计在明年,考生人数将至少增一倍。考虑到ACT的分数粒度本来就比较粗,通货膨胀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在这种前提下,不排除学生会因为一两分的差距无法逾越天花板,而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对于这个两难选择,学员们应该仔细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从我们AADPS的角度来说,也会努力帮助大家在标化考试中拔得头筹。目前我们规划项目里面的英文阅读写作练习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在我们网站页尾处的链接里,也提供了真题和其他学习资源供大家下载和练习。在明年,我们希望能为每一位有需要的学员提供美国大学生外教的一对一远程教学服务,让大家在准备SAT Subject和AP课程的同时,也在真正的学术英语环境中得到听力和口语的训练。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努力探索其他的方式,让标化考试不至于成为我们学员的短板。

专业兴趣与活动

在这个申请季中,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申请理工科专业,并在高中期间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学员都拿到了相对不错的结果。考虑到大部分中国孩子甚至家长对大学专业的认识没有那么深刻,这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我们建议学员们及早对自己可能从事的专业开始一定的探索,并在确定大方向以后认真投入时间和精力。依照我们的经验来看,有如下这些途径:

  1. 注册科普、问答网站或行业论坛的账户,关注相关主题并时时查看。有条件时在这些平台上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
  2. 参加在线公开课(国内有网易云课堂open.163.com等;国外有coursera.org等)。对于在大城市的学员,可以在豆瓣和人人上报名参加一些优质的讲座。
  3. 尽量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机会和环境,比如研学和竞赛等。可以与趣味相投的同学们共同进步。如果学校的资源并不丰富的话,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过反过来看,这样也有了做开创性工作的可能性。
  4. 也不要忘记父母亲友所能提供的人脉和帮助,如果能在附近的大学旁听课程乃至参加研究是再好不过的。
  5. 完成力所能及的项目和研究,获得成果并在申请中展示出来。

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如果能在竞赛中力压群雄固然很好,但是即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亮眼的奖项也并不要紧。只要充分的经历和体验了相关的挑战,能够在文书里展开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也同样有机会获得招生官的青睐。

与学校建立联系

申请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软素质就是体现与预申请大学的联系。但就我们的感觉而言,大多数学员在这方面,由于种种主观客观的阻碍,做得还是不太理想的。

对于在美国和加拿大就读高中的学员,我们强烈推荐大家利用周末或者明年的春假来进行一次访校(campus visit)。这样不但可以为文书搜集第一手素材,对于一部分学校更可有机会参加由高年级学生乃至招生官主持的校园面试。争取到的面试机会既可以体现出对学校的热情,在充分准备之后也可全方位的展示出自身的软素质。对于国内高中的学员,为了在这一点上增加大家的竞争力,我们AADPS的规划项目里面是包含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的申请的。名校的暑期学校项目一般要求有一个基础的托福成绩(这算是提早准备好标化考试的另一个缘由),但在顺利入读之后,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了解预申请学校的学习生活,也能提前体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这一个申请季中,我们就有一位学员因优异的表现获得了名校教授的大力推荐,在后来的申请中如虎添翼。

除开以上这些与大学直接接触的手段,充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大学的情况特色也是极有必要的。我们AADPS正在努力通过自己网站上搜集的文书题目、学校数据和时时更新的院校指南来帮助大家做到这一点。除此之外,学员们还应该仔细阅读学校网站、招生办网站和所申请院系的网站,来找到学校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和与个人学术目标的交集。在此基础上,逛一逛相关的国内外论坛以及同已入读该校的学长学姐聊一聊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展现出真实的自我

契诃夫《套中人》的主人公用制度习俗来束缚自己,而我们不少学员在留学文书的写作中则是用自己脑海里虚构的“招生官喜欢的学生”形象来束缚自己。诚然,在申请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这个申请季里,我们亲眼所见的不少例子表明,勇敢展现出真实的自我恰恰在很多情况下是脱颖而出的诀窍。

个性

所谓千人千面,人无完人。有的人性子很急,在集体活动中总是催促同组的同学加快进度;有的人则往往不慌不忙,总是要等到截止时间前三分钟才慢悠悠的完成。这些小特点,只要不走到极端,都算是我们人生的正常组成部分,能够真切的体现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譬如,有一位平时生活中非常节俭,不怎么花钱的同学,就如实的把自己的性格体现到了文书之中。她以“吝啬的小姐”为主题,用幽默的语气描述了一次为青海藏区的孩子募集冬鞋的活动过程。

我就像一个斤斤计较的巧妇,计算着慈善活动需要花费的每一分钱,想着如果我能多省一点钱,就能为孩子们多买一双鞋。

通过给节俭一个正面的上下文,学生不但比较好的体现了自己的素质和奉献精神,也通过“对己吝啬”和“对人奉献”的对比反差,让招生官牢牢记住了这一义举。

个人体验

不用不好意思,其实比较私人化的经历,在和前面提到的专业兴趣和活动互为补充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在文书中出现的。我们的另一位学员有着出色的竞赛成绩和对学科的深入认识,但在申请中表现这些之余,他也认真回忆剖析了自己的一段青涩的感情。少年少女的约定和对恋人所付出的真挚情感加在一起,恰恰补完了他的感性一面,使得他的形象脱离了呆板的书呆子(nerd),变得更加丰满生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