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拿到了几所学校的offer,应该怎么选择?

每年申请季结束之后,应该选择哪所学校入读,一直是申请者最为纠结的问题。只要不是ED的学校录取,其他学校对于申请者来说,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是应该选择排名最高的那个学校?还是选择地理位置最好的那个学校?或者选择师生比例最小的学校?这几个指标混杂在一起,让人摸不着头脑。今天的周一留学问答要教大家几个比较实用的挑选学校的技巧。

毕业后你是否想要在美国找工作和定居?

这个问题是所有同学在选校时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不仅要自己慎重考虑,也要跟父母好好商量。如果你很确定自己的最终目标是拿到绿卡,那么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就有必要选择地理位置比较靠近美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有良好的实习机会和职业项目的大学。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行业是互联网科技行业和工业,容易生根落地的地区是西海岸的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等地,东海岸的纽约、波士顿等地,以及中部的以芝加哥为核心的地区。这几年德克萨斯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硅谷的经营成本过高,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正在陆续撤离硅谷,朝德州转移。所以有志于从事科技行业或者石油工业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一下德州的学校。离这些地区较近的大学,会有较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寒暑假进入大公司实习。所以如果录取你的学校里有比较靠近这些地区的,而且录取的专业是相对热门的计算机工科类专业,那么这些学校应当是你优先考虑的目标。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对绿卡十分执着,也不希望成为程序员或者工程师,那么适用于你的择校标准应当是下面提到的两点:

你是否能够在这所学校学到你要学的东西?

如何判断你在这个学校能否学到自己想要学的知识呢?一个是看这个学校的专业排名,它是否有足够的实验室和研究项目,让本科生参与进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学校专业排名很高,但是很多实验室资源和研究项目是只对研究生开放的,所以最好仔细在官网上确认所谓的Undergraduate Research具体都提供哪些机会和支持,参与机会有多少,有必要可以专门和学校发邮件确认。还有一个就是看这个学校的师生比例,师生比例在1:10甚至更低的学校,学生比较容易获得研究资源,可以跟着教授做实验,上课也是以小班居多。师生比例在1:15以上的,上课多是大班授课,要见到教授就比较困难。所以对于那些想要潜心学术,以后走科研路子的同学来说,尽量去一个研究资源比较丰富,容易跟教授搭上关系的学校,更有利于之后申请研究生或者博士。这些学校往往是私立的研究型大学。

你是想要去一个校风奔放,社交丰富的学校,还是想去一个校风保守,潜心学术的学校?

这个问题往往是选择学校的同学们最容易忽略的,但我们AADPS的老师每年遇到的美国大学转学生,转学的最大动因往往不是地理位置,也不是专业排名,而是校风。比方说之前我们遇到的一个要求从波士顿学院转学到纽约大学的学生,就是因为无法忍受波士顿学院的带有天主教色彩的保守校风,想要去到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另一个从波士顿大学转到范德堡的学生,则一直觉得闹哄哄的大环境里学不到什么东西。该怎么样确定自己是适应校风奔放的学校,还是适合校风保守的学校呢?只要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你是否每周都要跟朋友出去吃饭聚会购物唱歌?如果连续一个月没有这样的集体活动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如果你的回答是,那么你应该更为适合校风开放的学校。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是绝对的,我们也见过有社交达人在美国呆了几年后,习惯了潜心学术的生活,成为一枚学术达人的例子。所以不要过早给自己下定义。至于怎么了解学校的校风,已经录取的师兄师姐是很好的消息来源,College Confidential也是可以获得信息的方法。


现在有不少学校开始在中国召开新生见面会,AADPS强烈建议同学们多去参加这些学校见面会,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联系一些已经在目标学校就读的师兄师姐(大三大四尤佳),就自己关注的问题细细了解,更是一个很有必要的步骤。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22/7924.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