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候补名单相对于被正式录取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情,但是乐观的看比脆据好。



因为美国大学录取是一个复杂的双向选择。对于拿到录取的申请者,就进入了有如非诚勿扰的权利反转阶段,可以在一般是数个录取机会里挑选自己合意的。因此,学校这边的录取是根据往年的情况预计,会比实际入读的多发出一部分,让接受offer的申请者人数和实际规划的新生人数比较一致。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很多大学还会再针对压线但稍有欠缺的申请者额外发送一批候补名单(当然个别学校如凯斯西储的候补名单是广撒网式的,这是另外一种策略,本篇不展开)。顾名思义,如果本年度学生接受录取没有达到预期,就会开始分批联系候补名单上的申请者,直到本届新生人数达到预期为止。
所以拿到候补名单的同时,还是要先从手上已有的录取里挑选一个,在五月一号以前接受,不要因为对候补名单报太大希望而耽误自己入学。另外一方面,如果了解候补名单机制的话,就知道一般来说入围的决定因素不在自己,甚至也不在大学,而在于其他拿到录取的申请者的决定。因此客观的说,能做的事情不太多。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确实想争取的梦校,AADPS给大家支下面两招:
一、向学校报告自己最近获得的奖项,组织的活动,或是学术研究方面的心得。报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向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发送邮件,一种是在学校提供的application update系统里更新。大部分学校接受update邮件,少部分学校必须要在系统里进行更新。更新近况的邮件不宜过长,在三百字左右为宜,因为学校招生官的工作很繁重,过长的文书他们会缺乏耐心看完,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印象。这三百字如何组织,以下是个简单的示范:
开头向招生官问好后,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国籍,通用表格ID,如果有学校ID也加上。然后直接说明来意,希望能够向学校报告自己在申请后的最新近况。之后按照更新的情况分类,奖项放在最前面,然后课外活动一段,学术进展一段,结尾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强烈兴趣,可以适当加入一部分why school的内容。最后感谢招生官的时间,期待他们的答复。
二、预约校园访问和招生官面谈。和第一种方式相比,第二种方式更为有效,成功率也更高。所谓校园访问,就是学生和家长飞到美国(美高的孩子要更为方便一些),针对给自己发放候补名单的学校进行访问,在访问的时候,跟招生官预约一次面谈,当面向招生官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强烈兴趣。面谈的内容跟招生面试相当,需要准备好一个有特色的个人简介,并且详细描述自己在申请后做的活动,当然,也要准备几个问招生官的问题,比方说关于未来的大学生活,或者关于这所大学的校园文化。这个面谈是双向交流的过程,你让招生官了解你自己的同时,也在更多地了解这所学校。
并行于候补名单,个别美国大学可能会给接近录取标准的申请者发放转学邀请或春季录取。在传统的分校区预科项目之外,近年来也有一些大学开设国际预科乃至线上预科,是否接受这些“稍打折扣”的录取,就要根据目前的申请情况和对学校的偏好程度来综合确定了。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22/7520.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