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aitlist到offer,梦圆“南方哈佛”(微信群讲座记录)

Hello,大家好!我是Wayne,一个从小到大喜欢做发明/设计的人。我毕业于北京四中,现就读于杜克大学Pratt工学院。本科申请时阴差阳错录取到了UNC,一个没有工学院的大学。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兴趣,我在大一时进行了转学,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努力,我转进了心仪已久的杜克。应陈欣老师之邀分享一些我个人对转学申请以及工科申请的见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转学

总的来说,转学比常规录取难度要大很多,杜克的常规申请(ED+RD)录取率大约为12%,但从招生办发给我的数据来看,今年转学的录取率仅有4.7%,更有甚者,哈佛/斯坦佛的录取率有时甚至不足1%。但事实证明虽然过程艰难,只要相信自己,合理规划,也能收获到好消息,笔者今年同校转学的好友有录取哥大、宾大、布朗、康奈尔、埃默里等等。在这里我主要分享一些我对转学申请的思路,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各位。

快速评估

在决定是否要转学前应当对自己和入学学校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入学学校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如果自己转走能收获什么?对自己而言,上个申请季哪里做的不够好?如果想要提高,是否有可行的方案?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否能在保持学业优秀的同时拿出精力来执行转学?一般来说,学生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做出判断和选择。

对于我而言,申请季最大的遗憾是标化因为不可抗力翻车了。大学的课业压力对我而言比较轻松,虽然我原本的大学有一个BME学科(我的方向)的合作项目,但是因为缺少工学院的背景,限制了我能力的上限。同时,因为专业原因,很难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基于以上原因,我做出了转学的决定。

为了进一步评估,大一的下半学期我加入了一个项目,拥有双学籍,能够在杜克选课上课。我选了工程学科的必修课,很快我就意识到了对方老师学生的水平以及确信即便转走,我的能力也完全可以应对新学校的课业。

制定计划,查漏补缺

申请季翻车的原因有很多,有时是有明显的硬伤(比如我),有时候是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不足,有时是单纯的运气不好。重要的转学成功策略之一便是迅速诊断,明确问题,解决问题。好在我很幸运,问题明显,于是大一花了一些额外的时间重新温习/重考SAT,同时辅以高中三年和大一很高的GPA,意在给招生官服下一颗定心丸。对我而言重新考出这个分数也很开心,因为我终于能无遗憾/无保留的和大学展示自己。

Plan A + Plan B

申请不翻车,主要还靠稳。广泛而言,申请者会用 Target/Reach/Safe的策略来选校,然而有了去年申请的经历,笔者认为这样的策略并不够稳。今年我才用的是买保险+买彩票的策略。我因为去年申请季的缘故,认识杜克大学的面试官和招生官,大一因为成绩和想法的出众,要到了杜克教授的推荐信,同时我将在杜克上课的经历写在了文书里。杜克文书的内容非常有限,为了更全面的展示自己,喜爱电影的我为杜克拍摄了一支短片,介绍了自己全方面(除去工科以外)的爱好和理想。这个申请季,我可能花了超过50%的经历在这一所学校上,只为了做尽一切能做的工作。尽管录取率非常不乐观,但是我还是比较有自信,这种自信源自于自己对自己的满意和杜克各位师生们一同的认可。除去杜克以外,我还申请了哈普耶斯MIT,本着“多买一张不嫌贵”的原则,对于录取率超低的学校,我在选校上放的很开。同时,因为能做的不多,点到而止,这些申请并没有占用我太多的时间。当然彩票这种事,万一呢对吧。但很遗憾,今年转学申请季我并没有中奖,祝福学弟学妹们再创佳绩。

关于工科申请

我认为工科申请对中国学生难度相对而言更大,一方面因为工学院的规模往往不大,专业比文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科也少得多,这导致了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工科很有吸引力,同时就业前景可观,导致了激烈的竞争。这里我想分享两个两个适用于我实用小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明确兴趣,展示自我

为了避免直接竞争,我的一些朋友选择先录取到大学文理学院的冷门专业,然后通过内部操作之后转到工学院以及相关专业。虽然可行,但是我并不推荐。首先,因为我觉得真正的兴趣是很难假装的。对于我而言,如果放着对工程的热爱,获奖,经历不讲,去在一个我不擅长的领域证明自己,我觉得太难了。文书很好改,但是课外活动,实习,获奖,推荐信等等辅助材料无法匹配,这样反而让申请露出破绽。相反地,如果学生对于一个专业有极大的热情,尽管还有不足,但是让招生官看到相应的潜力/特质/上升空间,我觉得在录取上反而更有优势。第二方面,一个学校热门的专业肯定是他比较好的专业,如果有相配的实力,这更加“说的通”。以我为例,我申请了杜克工学院里竞争最激烈的BME专业,当我和招生官面谈时他问我的兴趣所在,我说我想在杜克学BME,他看完我的简历点了点了点头说,我们BME的项目确实非常优秀,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相反,如果我申请一个其他不相干的专业,对于招生官来说,我的材料很难自圆其说。

在申请中,兴趣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我们需要一个量化的标准,竞赛就可以成为证明自己的标准之一。同学们可能很熟悉五大学科竞赛,也就是所谓的奥赛。对于工科来说,我们也有自己的竞赛。在世界范围内认可度最高的是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和 Google Science Fair,在中国,认可度最高的是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和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同时温馨提示,参加比赛前一定要看比赛的主办方资料,以及他们和比赛的具体关系。主办方直接决定着竞赛的质量和含金量,现在申请很多商业比赛打着某某大学的名号美其名曰促进申请,选手们一定要研究清楚到底对方是大学里的什么部门/基金会/组织,背景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实力,以免浪费时间金钱。

人文素养,文理兼备

工科作为应用学科,更加侧重于解决问题,是一个与现实不断交互的过程。优秀大学的工学教育期待申请者们除去工科的丰富知识外,有充足的人文素养。蒂姆·库克在MIT的毕业典礼上曾经讲过,人性/人文是人类在探索科技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因为只有文理兼备,在进行设计,解决问题时才能拥有一个更加全面,广阔的视野;看到更多的弱势者;连接更多的个体… 举例来说我对摄影有极大的热情,摄影的洞察力让我更好的观察世界,对图像精准的感觉能让我能在视觉设计上充分的表达自己。所以我也我鼓励大家培养一些人文/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一方面对申请是一个有说服力的附加,另一方面,这样的一个爱好也能成为终生相伴的好朋友。


成功的申请离不开专业的指导,最后再次感谢陈欣老师在申请季中的帮助和信任。祝福学弟学妹们申请一切顺利,早日圆梦!

重要通知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了解更多AADPS学员的第一手感想。本文的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22/14781.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