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的原则是物以稀为贵,目前来说大批量来自中国大陆的本科留学生,已经使得美国大学的录取竞争变得非常激烈了。因此,原则上来说以美国公民身份(含绿卡)申请能在一定程度上回避这种竞争。同理,有一部分小众国家的身份会给申请带来优势。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有一部分美国大学政策上是把学生放在高中背景里看,比如芝加哥大学在FAQ里面明确这么说
https://collegeadmissions.uchicago.edu/apply/first-year-applicants/international-applicants/international-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For purposes of your application, we will read your appl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where you attend high school regardless of citizenship.
对于申请评估而言,不考虑学生是否为美国公民,只在所就读高中区域的大背景下审核申请。
塔夫茨大学也有类似的规定
http://admissions.tufts.edu/apply/international-students/faqs
We read applications based on where you currently attend school, rather than by your citizenship status. Your application will be read with others from the school you attend.
我们按照高中来审核申请,而不是公民身份,你的材料会和你同学一并审核。
圣母大学的FAQ则相对要含糊其词一些
http://admissions.nd.edu/information-for/international-students/international-faqs/
Therefore, we’ll see that a student is a U.S. citizen on their application, but that they’re applying from abroad. We’ll take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we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as we know there are cultural and social contexts.
我们会辨识出在海外申请的美国公民。在评估申请时,我们会把文化和社会大环境考虑进来。
对于明确仅参考高中背景的美国大学,公民的优势会比较有限,要看孩子是否在目前所就读的高中能够脱颖而出。这种情况下,高中间的比较大致从经验上是知名美高>海外高中>普通美高>国内高中。对于国内高中名校国际部和普高的优势比较则要见仁见智——一方面,名校国际部提供很好的环境和资源,但是同学之前竞争也非常激烈;另一方面,普高党出国相对来说能获得更大的自由,潜在的竞争对手也少。因此对于就读名校国际部的孩子,需要及早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借用学校往年生源输送势头的同时也寻找适合自己的相对冷门的选择。对于普高党,则要计划好考试和活动,并一步步督促自己切实完成。
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据是,如果学校有专门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处理国际学生申请,比如PSU,Purdue,OSU,则可能会按申请者身份采用不同的录取标准,虽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不会公开明确宣称这一点。这些学校美国/外国公民申请相对于中国大陆身份会有优势。另外,一些知名州立大学如UC和德州奥斯汀,则有规定会直录本州高中的优秀毕业生。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22/10758.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