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有何不同?

你之前可能有听过这种说法:不堪重负的大学生,在深夜对着一大堆教科书参考书挑灯夜战,绝望撕扯着自己的头发。这名学生第二天要么即将面对考试,要么一早有一篇十页的论文要due。面对着无法想象的工作量,他或她纯粹依靠咖啡因幸存下来。这就是美国大学!

实情并非如此。在大半个学期之后,我开始相信这幅图景相对事实而言有不少失真。当然,大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而面临的痛苦会一直存在。但是,还有其他重要因素需要考虑。

大学的难点不在于时间比中学少,恰恰是因为你有更多的时间需要妥善管理*

我知道这听上去很奇怪,很多人可能也不会同意。但想一想:在高中时,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上六到八个小时课,回到家中,电脑和手机又会占用好几个小时,往往在睡觉前开始工作。如果能有大块的空余时间,通常是在周末......在完成作业前后。

然而,大学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游戏。根据你的日程安排,你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课堂上。实际上很多空闲会让你有压力要用各种安排来补上——课外活动、实习和无休止的美剧马拉松。除了作业,真的。教授们不常布置作业这一事实加剧了这种情况。我的意思是,谁想提前两周开始写这篇论文?

高中教你短期时间管理技能;而在大学里你必须自主为四年后做好计划。

* 可能不适用于工程专业

和朋友一起学习能够创造价值

在高中时,我无法和朋友一起学习,太容易分散注意力了,而且有这么多不值得讨论的小作业。

我并不认为你在大学时不会分心。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不过,在完成阅读任务时,我注意到大学生需要与朋友讨论自己的见解。在数学和科学的学习中,人们也会向同伴复述一个主题或者概念来比较理解上的差异。这可能不是时间上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它肯定是最有价值的。毕竟,大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而一个不可或缺的好方法是与其他人一起攻克课程材料的疑难点。

当然,这是假定你与别人讨论的中心实际是放在这些材料上的!确保你们中至少有一个人对讨论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带领大家继续展开。

并非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事情都写在黑板上

尽管我自认为从高中课本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一般来说,高中老师的授课模式还是非常照本宣科的。作业、考试和项目等都是基于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高中时,教室是培养你对学科的认识的场所。

但在大学里情况并非如此。教授讲授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但学生应该自学更多关于科目的内容,而不是课堂上讲的内容。事实上,我认为大学生往往要在自学的同时发展自身观点,课堂上主要是通过讨论或授课来证实或改进它们。教科书和阅读任务对成功至关重要。虽然你不必也很难完成所有的阅读,但是你应该努力为所学科目的某些角度贡献原创的想法和观点。在大多数大学课程里,与高中相比对文献和参考资料的重视程度要高不少。


相对高中而言,我更享受大学学习。因为我觉得我不仅是死记硬背,而且还拥有自主和创新的空间。但是,两种模式的过渡确实不容易。从简单记忆到理解大局,从独自学习到与朋友一起,这条鸿沟在理解之后就能努力翻越。

重要通知

本文由AADPS编译自网络,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8/13776.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