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顾问读希拉里新作《What Happened》

最近看微信群讨论,几位懂行的家长一针见血指出,留学服务最核心的部分不在于公司规模有多大、办公室装修有多豪华,而是看具体负责的老师能在留学文书上给孩子怎样的引导、帮助和指导。作为一个在06年自己DIY申请美国全奖博士,10年开始从文书入手正式进入行业的老顾问,陈欣老师对此感同身受、深表认同。

必须承认,在留学咨询和文书辅导这一块,持续的输出也意味着有追求的从业者需要有不断的输入以克服自身的瓶颈和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美国本科申请格局。虽然说学习是很私人化的一件事,不过我在这里想和我们网站、公众号和app的粉丝们分享一下我最近才有时间读完的一本英文原版书,以及它对我在职业上的一些启示。

虽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我觉得留学在本质上来说和政治会有很多共通之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怎样有技巧的展现包装自己,以及在某种意义上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正因为如此,我对2016年的美国大选有一定的关注,两位各具特色的候选人对于选战中瞬息万变形势的应对也令我深思。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主题,我拜读了希拉里的新回忆录《What Happened》,并在这篇文章中零散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What Happened

就这本书的书名而言,我觉得这个选择有优势有劣势。必须承认,我们都有一颗八卦的心,会想揭开重重迷雾,看看当事人是怎么叙述她在成为地球上权利最大的女人之路上功败垂成的。相信这个书名成功为她赢得了不少销量。不过反过来,可以看到亚马逊上不少书评都认为并没有读到自己想读的,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材料选择

如果你问美国大学招生官“留学文书该写什么?”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很大的概率你会得到“写你自己”这个无比正确但作用有限的答案。作为一名留学顾问,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选择合适的素材是留学文书指导乃至整个美本申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总结了一些自己发现的经验和规律。我明白无论是在留学文书里还是在回忆录里,如何处理自己的失败始终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希拉里在写作时就选材有很成熟的考量。

希拉里在书里完全没有提及竞选中再次爆出的四十多年前为强奸犯辩护的有争议性的案件。我并不知道她本人是怎么想的,不过我觉得可能有如下一些原因。一则她在之前的另一本自传里已经讨论过这个案子,表达了自己在感情上并不愿代理强奸犯,而是被法官指派的。大家可能会比较认可律师尽一切手段为嫌犯争取权益是职业职责的一部分,另外网上的一些扒皮也从有利于希拉里的角度做了一些还原。即便如果在这边再次回应的话,无论是攻击还是同情受害人,都会受到舆论的审视和评判,因此不提也罢。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分享了和女儿、母亲、老奶奶、小姑娘以及母校威尔斯利的学妹与校友的交流互动,一以贯之的展现了正面形象和魅力。另一方面,书中同样完全没有提到丈夫在私德方面受到的攻歼。事实上对于不明就里的人,单纯从书上来看完全是琴瑟和鸣、夫唱妇随的美满图景。坦率说,我个人读完这部分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如果换了我处在她的境地,恐怕绝对做不到这样。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外人而言也很难知道他们夫妇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相信当事人的说法也是一个自然的选择,或许这也算是希拉里想要达到的效果吧。

当然,我觉得完全说希拉里避重就轻也是有失偏颇的。书中在Frustration这一章节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讨论两个竞选环节中的失误:一是在公开演讲中失言,声称让煤矿工人失业(虽然希拉里几次三番强调这话得放在在通过清洁能源产业创造新工作机会的上下文里看)。另一则就是臭名昭著的“邮件门”了。

描写失败

纵贯2016年的美国选战,双方不遗余力的攻击和揭短吸引了媒体和民众的大部分注意力。就我自己而言,一直有在了解依照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双方是怎么回应各自的“黑历史”的,因为觉得这和在留学文书中描写失败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我觉得希拉里回忆录中Those Damn Emails这一节可以当成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典范。

在担任国务卿时,希拉里在自己的私人服务器上设立邮箱处理机密公务邮件,并在最后以私人邮件为由在调查时保留了三万余封邮件。虽然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不过FBI在选举投票前启动的调查多少给选情带来了负面影响。虽然目前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也受到了一些负面评价,不过她如果换一种别的回应方式或者避而不谈,可能效果还会来得更差。我觉得以下这些技巧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和启发:

  • 首先把事情往私人化、情绪化的方向上引导。用语灵活轻快,带有一定的个人感情色彩,但从不直接诉苦抱怨。
  • 一个神来之笔是在开始想象三十年后的美国历史课堂(不忘黑一句特朗普least experienced, least knowledgeable, least competent),通过email和climate change和health care这两个大问题的对比,委婉指出大家的重点搞错了。然后又借历史老师之口,把前因后果介绍了一遍,并为自己洗白。总共只用了183个词。
  • 削弱“对手”的可信度,这里主要是前FBI局长科米。三连击:科米被特朗普炒鱿鱼、司法部长原话universal judgment是profoundly wrong and unfair、科米自己的国会听证发言our best information is that she set it up as a matter of convenience。读了后第一印象是这人确实不靠谱。
  • 拉近读者的距离,说a lot of young people today are used to carrying around multiple devices然后紧接着说明自己是个老古董。接着是一连串的经典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邮件服务器是前总统丈夫设置的、前任国务卿也都有使用私人邮箱办公(不过他们并没有自设服务器。之所以自设服务器是一个焦点,是因为有神不知鬼不觉的彻底销毁邮件的能力,而使用免费的邮箱服务的话没法确保服务商处没有备份或副本。当然希拉里自己不会强调这点)。
  •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惑(并满足好奇心),书里确实贴出了几封邮件,也直接引用了读过邮件的支持者原话I was one of the most ardent Hillary haters on the planet . . . until I read her emails。通过这些方式很有说服力的暗示这些邮件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额外的篇幅还讨论了邮件的保密性(不同的政府机关标准不一而足、甚至会随时间而变化),FBI的政治倾向性以及助理Huma的坑爹老公,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阅读原著。

额外的想法

比较有效的文章都会考虑到可能面对的读者群体。事实上愿意掏钱买希拉里书的人,大部分还是她的粉丝,会希望看到偶像正面积极的一面并在某种层面上得到她的认可。因此书中所用的写作技巧和风格也只能被批判性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机械照搬到留学文书里来,因为招生官会更加中立,并不会完全把学生写的东西照单全收。

作为面向大众的书籍,希拉里的文字平实生动,有非常多的个人生活细节,也不吝笔墨提及了身边的朋友和工作人员。当然,她也在需要之处用诸如sanctimoniously的大词,体现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值得我们着重留意学习。

现在很多女生在Common主文书或者学校的附加文书里都会涉及到女权的主题,从《What Happened》这本书里能得到很好的启发,尤其是在如何把说理和行动联系起来这方面上。

总之,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平时学习之余读一下希拉里对她竞选失利的反思。在我们微信公众号美本留学观察(aadpswx)后台回复政治,可以获得下载地址。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8/13568.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