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1的学校给了我defer,我该选ED2吗?

自十二月初开始,早申请的学校已经开始陆续释出结果,今早常青藤联盟里的“扛把子”康奈尔大学放了一波录信拒信和defer,标志着早申请激烈厮杀的序幕全面拉开。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所有ED的学校都会公布这一轮早申请的录取结果,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候,一个问题也会困扰着那些没有录取ED1,需要在RD阶段继续冲刺的申请者和家长:

我们应该选择ED2吗?怎么选?

说到ED选择,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这涉及到申请者能够给自己想要去的学校多少承诺。所谓ED2,跟ED1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申请截止时间的不同。大部分学校ED2的截止日期是1月1日,跟RD是同样的时间,只是在递交的时候,学生需要签订一个绑定协议,向学校允诺一旦得到录取,自己就一定会入读。所以ED2放出结果的时间会比RD要早,一般是在二月中旬给出结果。

总的来说,ED2往往要比ED1还要更难选择。一个原因是提供ED2的综合类大学数量实在不算多,前五十的大学只有芝加哥、范德堡、艾默里、维克森林、塔夫茨、纽约大学、布兰迪斯、凯斯西储、波士顿大学、伦斯勒理工能够申请ED2,其中芝加哥和维克森林是今年新增的ED2政策。这种变动对申请是否会有影响,我们在下文会分析。文理学院这边,有ED2的前五十的学院数量还是比较多的,除了威廉姆斯、阿默斯特这样比较高冷的学校不给申请者两次签署ED协议的机会,其他学校都会试着在早申请的结果出来之后笼络一下冲刺顶尖大学ED1不成功的学生。

今天的周五话留学,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让早申请没有中ED1的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研究的是ED2的录取率究竟有多高,尤其要重点讨论今年新增加了ED2政策的那些学校,是否会更加倾向于录取签署了绑定协议的学生;其次我们要看看拿到了defer的申请者,应该如何选择ED2的问题。

ED2的录取率究竟有多高?

要讨论ED2, 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签了这个协议之后,录取率到底能不能提高?能提高多少?这个时候就得分具体情况来讨论了,因为不同学校对ED2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申请人数较多的综合类大学来说,比方说纽约大学和波士顿大学,ED2的优势不是特别显著。原因在于,本身ED政策的设立,是给学生一个对学校表忠心的机会。一个学校收到的申请材料数量越多,申请者表忠心的重要性就变得越低。 根据波士顿大学官方在今年三月份公布的数据,收到了六万多份申请,最后录取不足1900人。这种悬殊的比例就导致学校对申请人的各方面条件变得更加挑剔,重点是要筛选出最适合学校的人,而不一定是最忠心的人。而在表忠心的强度上,ED1又是高于ED2的,学校会倾向于在ED1阶段先录取忠心度比较高,条件比较好的学生,然后在ED2阶段查缺补漏一下。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如果确实特别喜欢纽大和波大这样的热门学校,ED2 的协议还是值得签署的,能够比RD多一些机会。但是不要对ED2提升的录取率有太高的期望值,光靠拼忠心度很难咸鱼翻身,重点还是要拼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对于申请人数较少的综合类大学来说,ED2的优势还是要比RD要明显的。拿范德堡大学做例子,这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导致申请它的ED1的人数不是很多,所以如果能够用ED2来申请,学校会更加重视你的申请材料。同理,文理学院也是如此。大部分文理学院都有ED2,就是在向申请者放出这样的信号:我们非常重视你的忠心程度,我们希望你能够给我们一个承诺,哪怕这个承诺来得晚一些也不要紧。 用文理学院排名前十的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做例子,这个学院2014年的时候在中国大陆录取了29名学生,其中26名是ED录取,包括ED1和ED2。从这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申请人数较少,学校规模较小的大学来说,忠心度还是排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不过即使一个学校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是ED1和ED2的申请者,ED1仍然要比ED2有优势。用史密斯学院的例子来说明,去年ED1阶段录取的学生的SAT平均分,比ED2的要低50-100分(老SAT),这就足以说明在ED2的申请阶段,竞争的激烈程度显著提升了。

今年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新情况,那就是原先没有ED2的几个学校,新增了ED2的选项,这几个学校是芝加哥大学,维克森林大学,以及威尔斯利女校。特别是芝加哥大学,原先只有EA和RD的选项,但是今年增加了ED1和ED2。这些学校增加ED2的原因是什么?说来也很简单,希望增加入读率。 跟学校签订绑定协议的人越多,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选择入读的学生也就越多,而入读率是大学排名的一个重要指标。入读率高的学校,证明其在社会上的声望比较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强。芝加哥大学以往是前十名大学里唯一一个提供比较松散的EA申请政策的学校,今年做出这项改革,估计是为了保持自己在US News上的高排名。官方则表示这是一次尝试,想要看看哪种申请政策更加适合自己。至于维克森林大学和威尔斯利女校,原先已经有了ED1的选项,现在再增加ED2,重点就是在于让录取的学生中,通过ED进来的学生比例继续提升。所以如果你现在对这三所学校的兴趣非常强烈的话,不要犹豫,尽量用ED2来申请。新增的政策体现了他们对ED的偏向性,这种偏向性会对申请有所帮助。

总的来说,对于申请人数非常多的综合类大学,ED2的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对于申请人数较少的综合大学或者文理学院来说,ED2还是比RD要有更多优势,但是不如ED1的录取率高。新增ED2录取政策的这几所学校,应该是在用新政策来试水,在这个试水期来申请,会有更多利好,建议抓住机会。不过需要提醒的是,ED2虽然截止日期比较晚,始终还是需要签订绑定协议的,所以这个学校一定得是你真正想去的学校,不要在拿到录取之后反悔。一旦轻易反悔,就会带来信用损害等代价,会让在美国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艰辛。

拿到了defer的话,是否应该申请ED2?

去年不少学校因为SAT频频泄题的缘故,给早申请的学生发放了大量的defer,即延期审核。今年虽然泄题的状况有所改观,新旧SAT交替的状况,还是提升了招生官审核材料的难度,让招生官看不清状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defer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于是纠结的情况出现了:有人申请ED1的学校,拿到了defer,意思就是你的材料还得在RD阶段再接受一轮审核,要到明年的三四月份才能决定你是否能够被录取。这种既不是录取,也不是拒绝的结果,就会让人很矛盾,到底应不应该申请ED2?

碰到这样的困境的时候,我们需要作出几个分析,一个是发了defer的学校录取几率有多大,一个是你究竟有多喜欢ED2的学校。会把学生延期审核的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排名比较靠前的,每年在中国大陆录取的学生人数在五十人左右或者少于五十人。这种学校往往是常青藤级别的学校,比如说布朗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密歇根大学,延期审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地挑选最优秀的学生,所以不着急在早申请阶段就定下录取的人选,而是想等到常规申请的阶段拿到更多的申请材料,一并进行审核,最后挑出所有竞争者中最合适的人选。此外,发放defer还有吊学生胃口的目的,让学生无法迅速放弃这个学校,还抱着一丝日后翻身的希望。还有一种学校是排名相对靠后,每年在中国大陆录取的学生超过百人,比方说凯斯西储大学和东北大学,这些学校延期审核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审查的时间不足,没能看完所有的申请材料,还有一部分是希望能够增加学生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不让学生提早把自己当做保底的学校。

被常青藤级别的学校延期审核的学生,拿到正式录取的可能性是相当小的,因为在第一轮审核中,招生官认为学生没有被马上录取的资格,但是也不打算马上拒绝,打算留着再看看。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没有给招生官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的话,之后再扳回一局的胜算不大。对于排名较后、录取人数较多的学校而言,在常规申请录取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像是凯斯西储大学,如果你能够在RD阶段坚定地、持续地对学校表达自己想要入读的决心,就有比较高的录取的可能性。

其次要权衡的就是,你对ED2的学校,究竟怀抱着多大的热情,是否愿意签下这个绑定协议。如果你的目标学校是综合类大学或文理学院排名前二十,我们强烈建议你还是签下ED2的协议,不要再考虑ED1给你发了defer的学校。因为在面临前二十的激烈竞争的时候,你选择向学校表忠心对于录取来说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你的目标学校在20-40之间,我们建议你拿ED2的学校跟一些公立的大学,比方说伊利诺伊香槟和威斯康星麦迪逊进行比较,问问自己,如果你被这些公立大学录取,你还愿意去ED2的学校吗?如果不愿意的话,就不要勉强自己去签协议,让ED2的选项空着就行。

如果还是不巧发生了小概率事件,即早申请的梦想学校最后录取了你,而ED2的学校也录了呢?这种事情会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如果一旦发生,那么大家需要好好考虑,ED2的学校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学校。如果真心喜欢,那么放弃ED1的学校,去ED2的学校也是不会吃亏的。大学申请需要的是灵活的申请策略和放松的心态,紧紧盯着一所学校不放的话,往往不是最理想的申请策略,反而会局限了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看不到更加合适的选项。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大家发现在追求梦想学校的道路上受挫的时候,需要的是重新调整目标,去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学校。

无论是ED1,还是ED2,归根到底都是学生跟学校之间进行的博弈。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强烈欲望,限制住自己的一部分自由,来换取学校的信任。而学校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整体的入读率。所以在认清大的申请形势的情况下,大胆地选出自己真正喜欢的学校,好好评估ED2的录取几率,然后做出选择,就不会感到后悔。

如果还是对ED2的选择感到迷茫,你们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和APP上跟我们的老师互动,我们会针对你的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6/9769.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