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脸书在其网站上设置了一个特殊的页面,叫“年度之书”,这个页面的作用说来很简单,就是用来分享他们的老大马克·扎克伯格在过去的一年中读了什么书。截止2015年底,扎克伯格一共分享了二十三本他在2015年间读过的书,并且表示因为女儿的降生,变得比较忙碌,读书的时间比之前少了很多。虽然如此,他列出的这二十三本书都相当有分量,而且大多是这些领域内最为前沿的研究。我们可以简略地看一下扎克伯格推荐的这二十三本书:
《世界秩序》,亨利·基辛格
《点子工厂:贝尔实验室与美国创新的全盛时期》,乔·哥特尼
《三体1》,刘慈欣
《理性乐观派》,马特·里德利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罗宾逊
《贫困档案:世上的穷人如何靠每日两美元过活》,达利尔·柯林斯,乔纳森·默多克等
《宗教经验之种种》,威廉·詹姆斯
《基因组》,马特·里德利
《能量》,瓦茨拉夫·斯米尔
《游戏玩家》,伊恩·班克斯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历史绪论》,伊本·赫勒敦
《新吉姆克劳种族主义:在非种族歧视年代的大规模监禁》,米歇尔·亚历山大
《奥威尔的复仇》,彼得·休伯
《与中国打交道:一个内幕知情者揭示的超级经济体》,亨利·保尔森
《理性的仪式》,崔时英
《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艾德·卡特姆
《免疫》,尤拉·比斯
《我当黑帮老大的一天》,苏得·文卡特斯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斯蒂芬·平克
《权力的终结》,莫伊塞斯·纳伊姆
《给宝宝读的量子物理学》,克里斯·费里
除了最后一本是扎克伯格为他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准备的,其他都是他自己读过的。我们可以看到他非常关注公司创新和科技相关的问题,试图从贝尔实验室和皮克斯公司的案例上寻找创新的动力。但是,他也对政治局势和社会时事表现出充分的兴趣,从世界整体的政治格局,到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以及他在努力开拓的中国市场,他都在阅读相关的书目。此外,一些科幻小说如《三体》、《游戏玩家》和《奥威尔的复仇》,又让这份书单多了几份亲切感,让我们意识到哪怕是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的CEO,也有需要休闲娱乐的时候。
从扎克伯格分享阅读书单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书单”在美国社会的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即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有的时候也会分享自己的书单。在他去夏威夷休假的时候,白宫的官网会公布他在休假过程中带了哪几本书去读。阅读不仅仅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还能够反映出他或她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兴趣点落在哪里。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美国大学要求申请者列出他们过去一年内阅读过的书籍,有的学校甚至不用加上解释,只需要书名和作者就可以。因为只要有这么一张清单,学校招生官就能迅速地了解到这个人的视野究竟有多宽广,思考的问题有多深入,就像我们看扎克伯格的书单就能够知道他最近在关注什么领域的问题一样。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申请文书的话题上。这种类型的文书题目,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往往是很大的考验。原因也很简单,现在中国的高中教育,对于阅读的强调程度远远低于美国的高中教育,有的学生一年都读不到三四本书,也谈不上深入理解书中的精髓,写这样的题目就显得捉襟见肘。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弥补自己的软肋呢?从长远来说,没有太多的捷径,那就是坐下来好好地读。读书就像吃饭,不一定要吃细细磨出来的精米白面,五谷杂粮多吃一吃,才有利于身体健康。用不着对书过多的挑三拣四,只要不是市面上泛滥的言情小说,各种类型的书,哪怕是重型机械维修手册,只要能读进去,都会对知识面的拓展有好处。
那么短期之内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对自己几个月之内阅读的书目进行精挑细选一番了。我们AADPS的老师曾经给出过留学党的阅读指南,里面涉及到理科、工科、社科、人文等各个领域的入门读物,有兴趣了解我们老师推荐的可以点击这里。
要列出一张能够体现思考深度的书单,首先是要避免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不是越有名的作品越好。 有的申请者认为列出一些中外名著能够体现自己阅读的深度,于是就列《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或者《悲惨世界》等大部头。如果你的兴趣方向是文学研究,并且确实对古典文学兴趣深刻,列出这些并无大碍。但是如果你平时阅读比较匮乏,兴趣领域是在理工的方向,列出这些书就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跟你的整体材料不符合。
不要刻意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特别不熟悉,比方说生物,就尽量避免在书单中出现生物相关的专业书籍,免得在面试的时候露馅。并不是越不熟悉的内容越显得高大上,所谓隔行如隔山,还是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也最熟悉的领域。
不要在书单里出现过多的通俗或言情小说。 十几岁的青少年看看《暮光之城》,《饥饿游戏》或者《冰与火之歌》是很正常的,而且生活里完全没有这样的娱乐也说不过去。但是如果书单里大部分都是这种类型的畅销书,招生官就会觉得学生缺乏求知的精神,没有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的欲望。所以适当地在书单里放一两本畅销书就可以了。
不要照搬亚马逊、维基或者其他网站上的书评。 这点千万要切记。有的学生因为没有真正读通一本书,或者干脆就没有读过,但是学校又要求写出自己读后的感想,就有人使出了Crtl+C和Crtl+V大法,直接把一些看起来还比较顺眼的书评搬过来。这种行为出现在申请文书中是非常忌讳的,一旦被招生官发现,这个学校就绝无可能录取了。而招生官要发现,也非常容易,只要他们觉得你的这段文字跟你其他文书的风格不符合,他们就可以用谷歌查询关键词,很快就能够搜出你抄的原文。所以不要对抄袭抱有侥幸心理,要做到问心无愧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老老实实地从头写。
看完了列书单的Don'ts,还有什么事情是值得我们去做一做的呢?接下来就是列书单可以参考的几个点:
紧密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挖掘。 你究竟喜欢什么专业?你对什么领域的事情最有兴趣?你的书单应当能够体现出来你最渴求什么方面的知识。兴趣点不分高低贵贱,不一定是要哲学或者计算机这样的阳春白雪,如果你对做菜有兴趣,你可以读一读营养学方面的书籍。如果你对追星有兴趣,你可以读读社会心理学。好好分析自己的兴趣点落在哪里,然后寻找相关的书籍,放到你的书单里。
在书单里体现出多元化的特质。 不要让书单里全都是编程类的书籍,也不要全都是娱乐类型的。理科和文科都要兼顾到,最好能够体现出你关注的范围比较广。可以参考一下扎克伯格的书单,看看他列出的书目是怎样横跨科技、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的。你不一定要有他的广度,但是可以学习他的勇气和求知欲。
尽量选择能够在英文亚马逊和维基上能够搜索得到的书籍。 中国学生读的书,大部分都是用中文写的,有的书在美国有一定影响力,比方说刘慈欣的《三体》。但是有的书可能美国人闻所未闻,这个时候就会造成文化隔阂,让招生官不好评估你的阅读能力。所以即使是中文书,也最好能够在英文网站上搜索得到内容简介,如果是英文书籍则更佳。
选择题目看起来比较新颖且具体的书。 如果你手头有若干个选项,但是学校给出的字数有限,不能够把你读过的所有书目都放进去,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作出选择了。原则是尽量选择看起来比有新意而且相对具体的,比方说《中世纪关于死亡的文学意象》就要比《中世纪简史》要好,《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济学》比《中国经济总论》要好。
这几个原则能够帮助你列出一个更加能够体现你的阅读能力、阅读深度和广度的单子。然而之后更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还是不要忘了时刻回想你过去一年中读的书有哪些,你真正读懂了,并且想要向别人推荐的书目又有哪些。毕竟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美国大学申请的这道关卡,只是对你的阅读能力的一次小小的检验,而之后你的人生,会对你的阅读提出真正的考验。会读书,爱读书,能读书的人,才能够把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加广阔,也更加深刻。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6/9687.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