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很喜欢一部动漫叫做食梦者,里面有一句话:要想要成功,有三个要素:努力,自信,还有运气。我觉得这句话运用在申请过程中也不为过。

我记得我第一次在AADPS的办公室的时候,那时候距离我ED申请还有不到两周,我被这里的老师们告知几乎所有文书要重新写,那时候我心里非常地不安,因为我ED申请了号称文书极其难写的维克森林。不过李晶老师看起来有信心,然后我们就立即开始讨论。这其中我也发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还有文书的很多弊端,比如大段的事迹陈述,没有太多自己的参与,最后升华过于空泛,落脚点太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感谢李晶老师给我扫清了很多自己认知上的盲点,而且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比如我之前一直觉得大学文书就是展现自己,自己有什么就都写上去,完完全全地去凸显个性。但是事实是很多时候要去尽量贴近大学招生官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学生应有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点上,老师们帮了我很多。在讨论文书的时候,也会在贴合大学的同时保留个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真的挖出了我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点。比如我的家庭宗教背景,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可以成为一篇文书的主题,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做到了。接着就是马不停蹄地修改文书。最终终于在距离截止时间两个小时前成功提交了所有。真的非常感谢AADPS的老师,一直陪我作战到最后(也有自己拖延症的问题==)。

同时,在申请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要积极去和AO联系。比如我在申请Macalester College的时候,本来有一个能够在北京见到学校学生的机会,但是因为我把AO邮件地址打错了,所以导致AO一直没收到我的request,我也没有仔细上心,结果等我发现的时候,这个机会已经错过了,如果我能够更加主动比如多发几封邮件,也许就会是不一样的结果。这样的事情还发生了很多,包括预约面试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寄成绩单出现的问题,甚至是文书字数的问题。申请季就是会发生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别慌,努力去和AO联系,和老师沟通来想办法解决问题,把控制权掌握在自己这边。当然,申请过程中也有没办法掌控的事,比如被想去学校拒绝。被拒绝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去自己想去的学校。我在申请季中就发生了两次ED都被拒绝,说起来都是泪。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 “非xxx不去”是一个心理因素,因为喜欢这个学校,所以它的优点就被无限放大了。我在刚刚被拒的时候也觉得我去不成想去的学校非常低落,只是低落之后还是不能放弃,尽量多了解其他学校,说不定会发现更多的机会。李晶老师也在这之后建议我抓紧时间和剩下的学校写表白信。在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其他学校也很棒很出色,没必要只抓着一个不放。就是这样,我争取到了欧柏林和威廉玛丽的面试机会,并且最终被威廉玛丽录取。所以,不要因为被拒绝就觉得被否定而放弃,也许只是因为招生官看这篇文书的时候心情不好,或者是他不认同文书里的价值观。申请不是一个被量化的过程,尽量看轻松吧…虽然我认为这可能并不容易,但是过了这段时间便又是一条好汉。

最后就是运气了,这个真的是没有办法去控制。有的时候Offer就是来得这么神奇,比如我听到被UCLA录取消息的那一刻。不过运气也不完全是凭空而降的,在此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别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申请季从去年8月开始到现在接近尾声,这一路走过来,感觉自己从AADPS,从老师们,从各种大学那里,从一块儿申请的小伙伴和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那里,学到了很多人生的经验,再次感谢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人,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满意的录取结果。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6/7867.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