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ED2圆梦范德堡大学

时间是2014年12月15日,十七岁的Christina正站在一个人生岔路口上。她在ED1阶段申请的布朗大学,给了她一个含糊不清的答复:延期审核。这也是布朗大学给绝大部分ED1申请者的答复,既不是录取,也不是拒绝,而只是将申请者的材料延期审核,等到来年的三月底再出结果。表面上看起来,Christina仍然有希望实现她的入读常青藤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看起来十分渺茫。如果在ED1阶段不能够给招生官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还有可能在常规申请阶段脱颖而出吗?她并不是十分确定。

Christina的困境,也是多数在十二月中旬面临着是等待ED1延期申请的结果,还是直接申请ED2的选择的学生的困境。ED1的学校往往都是他们最想去的学校,在录取的希望没有完全被掐灭的时候,学生们总是会怀着那么一丝憧憬,希望能够再次争取一下。而申请ED2的话,则意味着要对另一所学校做出承诺,一旦录取就肯定会去。这样即使ED1的学校常规录取的话,也必须去ED2的学校,因为ED1的学校的绑定协议一旦经过延期审核,就已经失效,而ED2的学校的协议仍然有效。“我应该放弃布朗吗?”纠结的Christina反复问着自己,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们AADPS的老师们。

“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问题的本质上。”我这样告诉Christina。现在问题的本质在于,不是她放弃了布朗,而是布朗暂时放弃了她。如果她不申请ED2,就相当于放弃掉了又一个冲刺好学校的机会。所以在这场不对等的游戏中,布朗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它可以在常规申请阶段再挑选一个优秀的学生录取。而Christina如果坚持选择布朗,不去申请ED2,则很有可能面临着布朗录取不了,也没有再次利用ED为自己争取排名靠前的学校的机会的状况。申请学校实质上也是一种博弈,申请者需要衡量清楚博弈双方的利益,然后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Christina是个聪明的博弈者,很快就分析清楚了利害关系,得出了申请另一个排名前二十大学的ED2是对于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新的问题就出来了,选择哪一所?从Christina的角度来说,一所在精神特质、校园文化、学术实力上跟布朗大学越接近的学校越好,布朗的博雅气质和自由风度,能够在哪所学校重现呢?我们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的南方,在那里有埃默里大学和范德堡大学可供选择。然而哪一所更合适呢?在非常紧张的时间里,我指导着Christina对这两所学校进行了深入调查,学校官网、校友评价、College Confidential、录取概率,相关信息一个都不放过,最终我们拍板敲定了范德堡大学。这是一所在社科人文教育上非常出色的综合大学,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Christina感受到了它与布朗相似的特质,而这些特质让她更有信心来冲刺这所学校了。

但是当我们确定把冲刺的目标定在范德堡大学之上的时候,离截止日期也只剩下很短的时间了。怎样能够把Christina的特质向这所大学传达出来呢?这个时候,ED1的申请经验对我们有很多帮助。我和Christina一起,非常谨慎地分析ED1阶段的申请材料可以改进的地方,发现在申请布朗大学的时候,为了迎合学校,我们在申请材料中非常强调Christina性格中热爱哲学思考的一面,但是在实际行动上表现得并不够。一个有着深刻理念的思想者固然是顶尖大学所寻求的,但是如果能够在行动上也表现出实干的一面,会对大学更加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决定在范德堡的文书中更多地展现Christina的领导力和行动力,用幽默的语气,描述她组织一次为青海藏区的孩子募集冬鞋的活动过程。

我就像一个斤斤计较的巧妇,计算着慈善活动需要花费的每一分钱,想着如果我能多省一点钱,就能为孩子们多买一双鞋。

Christina的这句话激发了我的灵感,以“吝啬的小姐”为主题,指导着Christina写出了一篇不同寻常的活动文书。一个吝啬的小姐,却为青海的孩子攒了一百多双冬鞋,她是怎么做到的?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悬念,然后娓娓道来,铺陈Christina的活动经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仍然保留主文中哲思的一面,让她的形象变得更加综合平衡。

回想起来,要重新审视自己先前花了大功夫才完成的申请材料,并且进行大修改并不容易。首要克服的就是心理上的障碍。“我们先前的材料到底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现在改的这个版本就足够好了吗?”不光是Christina,我自己也在不断地用这几个问题来叩问自己。到底什么样才算是“足够好”的文章?在我们留学行业,有个行内的俗语叫做“早申请综合症”,指的就是这种状况。在早申请受挫之后,学生和顾问老师都会出现一种怀疑和不自信的状态,希望能够提升申请素材的质量,但是又不知道应该怎么提升。但是如果一直任由这种不自信的状态持续下去,常规申请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非常需要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材料之后,拾起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朝着心爱的学校冲刺。在关键的时刻,我鼓励Christina相信自己,被布朗延期审核的学生有很多,没有被录取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够优秀,也许只是不够适合布朗罢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既然现在我们选择了范德堡大学,就把这所学校当作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全心全意地去追求。这个心理建设的过程,对于现在在等待常规申请结果的同学们,也是适用的。收到几封拒信,世界并不会就此坍塌,拒信也只能说明并不是你申请的所有学校都适合你,你要坚信自己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对自己满怀信心。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总会有着重重障碍,Christina的追梦之路也是如此。递交了范德堡的申请材料之后,她又遇到了一些小麻烦,比方说Collegeboard没有把她的SAT分数送给范德堡的招生处,直到学校给她发邮件确认,她才知道Collegeboard的失职,打了几次电话来解决这个问题。比方说她在预约范德堡的校友面试的时候,因为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只有三个校友可以预约的缘故,她一开始预约的校友并没有及时回复她,接着换了另一个校友,但是却告诉她预约已经满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校友可以预约了。因为先前耽误了不少时间,最后那位校友告诉她,已经排不出面对面谈话的时间了,只能采用在线面谈。这对于Christina来说是一个不太有利的状况,因为她的口才很好,非常适应面对面的谈话,能够在直接与人接触的情况下更好地表现自己。但是我鼓励Christina化不利为有利,既然只能使用视频面谈,那就更加积极地在视频里向校友表达自己对范德堡的热情,动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镜头前充分展示出来。“Talk like a Vandi!” 这是Christina在面试中的秘诀:不是简单地说范德堡有多好,而是开始像一个范德堡的学生那样说话,仿佛她已经见识过了范德堡的宿舍、食堂、教室和周边城市一样,熟练地描述关于范德堡的一切,在适当的时候,甚至可以使用一些范德堡学生才会使用的“黑话”。这一招非常的管用,Christina用她从上一届录取范德堡的学姐那里学来的几句黑话,成功地折服了校友。

面试结束后不到两个星期,Christina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她通过ED2的申请,获得了以对分数和综合条件挑剔而闻名的范德堡大学的青睐。在早申请受挫之后,她调整了自己的目标和状态,重振旗鼓,再次向前二十的名校发起冲刺,并最终实现了目标。这个坚韧的不折不挠的ED2申请者的故事,必将给各位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学们启示——美国大学的申请正如同人生一般有起有伏,在这不断变化的浪潮之中,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度量局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是最为重要的。相信你自己,就会有最好的结果。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6/7621.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