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提前申请——机遇还是陷阱?

2015年美国本科的申请季,就像这个夏天接连不断的雷雨一般,轰隆隆地踩着急匆匆的脚步,转眼就来到了眼前。当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离最早的美国大学提前申请的截止日期,即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十月中旬的截止日,只剩下两个半月的时间了。在这两个半月里,你需要考虑申请的主文书和附表文书应该写些什么,需要确定下来自己的目标院校,还要把托福和SAT的分数在十月份进行最后一次冲刺提分,想来就让人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你也许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美国大学的提前申请,真的值得去做吗?如果把申请的进程往后移一移,只做常规申请,是否能够更加从容,效果也更好?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来了解,美国大学的提前申请究竟是什么。我们每天口头上都在念叨着Early Decision(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Early Action(没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Restrictive Early Action(限制性的没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却很少真正去考虑学校为什么要设定这些申请政策。如果所有学生都在一月一号递交申请,也不用签署额外的协议,学校招生不是更加省事吗?何必要设定一个不同的截止日期,签署一个特别的协议呢?其次我们还要考虑,提前申请是否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机遇,在什么情况下,提前申请可能会变成一个陷阱,对学校来说是有利的,对学生来说则未必有利。再次我们要思考,提前申请选择哪些学校比较合适,哪些学校的提前申请录取率远高于常规申请,而哪些学校的提前录取率不过了了,形同鸡肋。读完这篇文章,你对美国大学提前申请会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也能更好地规划这两个半月的日程安排,让这段冲刺的时间发挥出最大效能。

1. 提前申请的意义何在?

提前申请,顾名思义,是学校接受申请材料的截止日期比一般的截止日期要早。如果细分的话,提前申请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约束力最强的Early Decision (ED),我们将其称之为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在早申请阶段,学生只被允许申请一所学校的ED,不能同时申请两所。学生需要与学校签订一份协议,作出郑重保证,一旦被这所学校录取,就一定会入读这所学校,即使有更好的学校录取了自己,也不会动摇。这个协议的效力非常强,一旦签订,就不能反悔,除非学校拒绝了你,或把你的材料延期审核,这份协议才会失去效力。有的时候,一所学校会有两个签署协议的日期,一个在十月底或十一月中旬,另一个在十二月底或一月中旬,我们称之为ED1和ED2。有的学生可能会以为这样就有两次申请同一所学校ED的机会,但事实并非如此,被这所学校的ED1拒绝之后,就不能再申同一个学校的ED2,但是可以申请其他学校的ED2。

第二类是约束力较弱的Early Action (EA),我们称之为没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学生不用向学校作出承诺,即使学校提前录取了自己,也不一定要去这所学校。这种申请的类型互相之间可以兼容,也可以跟具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兼容。打个比方帮助大家理解,一个学生可以在早申请阶段申请好几所大学的EA,还可以再申请一所大学的ED。如果ED录取了,她就直接选择ED的大学入读,需要拒绝掉其他所有EA的学校。如果ED没有录取,她就可以从一所或几所以EA录取她的学校中选择最适合的。

第三类是相当特殊的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REA),我们称为限制性的没有绑定效力的提前录取,听着拗口,理解起来却没有那么复杂。这是一种不需要向学校承诺录取了一定入读的申请类型,但是它会排斥ED的学校,也会排斥一部分EA的学校。一般来说,REA的学校排名都非常高,我们熟知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这四所名校就是采用REA的录取政策。像是哈佛,不允许学生既申请哈佛,又申请其他学校的ED和私立大学的EA,但是允许学生申请公立大学的EA,其他三个学校也是如此。当然,REA之间也是不兼容的,所以一个学生不可能在早申请阶段同时申请哈佛和耶鲁。但是录取了REA的学校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不去这所学校入读。除了这四大名校,REA的学校还有乔治城大学和波士顿学院,它们的限制条件比四大名校稍弱,允许学生同时申请私立大学的EA,但是仍然限制学生申请其他学校的ED。之前有学生不了解情况,稀里糊涂地同时申请了波士顿学院的REA和其他学校的ED,险些酿成大错,这点一定要注意。

解释完了这三种类型的提前申请,实质性的问题才摆在我们面前:到底为什么美国大学要费这个老劲,分出这三种类型?什么样的学校会用ED,什么样的学校会用EA?这个问题,鲜少有学生会真正考虑,他们只会记住哪个学校是用什么申请政策,然后按照学校排名,一通选下来。不了解学校设置申请政策的真正目的,也就很难根据学校的状况,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总的来说,ED的学校往往学校规模较小,录取人数不多,绝大多数是私立的学校;EA的学校规模较大,录取人数众多,以公立学校为主,也有少数私立的学校会采取EA的政策。

为何私立学校倾向于使用有绑定效力的提前录取?这跟美国大学的排名方式有很大关系。在最受中国人认可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排名中,有一项指标占据了重要位置。这项指标就是学校录取的人数和最终入读这所学校的人数的比例。意思是指,录取的学生里,选择入读该校的人数越多,这个学校的排名就越高。其中逻辑也很好理解,如果一所学校在学术、社会声望等方面很有影响力,学生就会更加倾向于拒绝其他学校,投奔这所学校,学校的排名也就上去了。私立学校因为规模不大,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最多不过一两千人,甚至有的学校只招几百名学生,如果招的这些人超过百分之四十不来报到,学校排名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怎样避免这样的状况?那就是对ED申请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明显的偏好,鼓励更多学生签署有绑定效力的协议。于是就会出现一些在中国学生看起来难以理解的现象,某个学生条件一般般,但是用ED申请,而且不断对某所学校表达出自己入学的强烈意愿,拿到了录取。另一个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在常规申请阶段申请同一所学校,却被拒绝了。不是招生官有眼无珠,而是前一个学生抓住了学校的痛点。

反之,美国的公立大学每年招收的学生数以万计,主要吸收的是本州的学生。即使录取了很多国际学生,并且这些学生最后都没有来报到,对于这些公立大学来说影响也不大,因为本州的学生的数量已经占据了70%以上,国际学生就算都不来,也不会超过10%的比例。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公立大学采用EA的政策,或者干脆就没有EA,比方说加州大学和德州大学这两所,都只有一个截止日期,不设置提前录取的政策。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问,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不用绑定效力的录取政策,又是怎么一回事?答案很简单,这些顶级名校完全不用担心录取的学生不去报到,这几所学校的入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够申到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欢天喜地、狂喜乱舞去注册的。

理解了学校采用不同录取政策的缘由,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有的学校特别看重学生入读的意愿,有的学校却不那么重视了。在早申请阶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向那些在意学生入读比率的私立学校表衷心,抛去橄榄枝。对于那些不太在意学生入读意愿的公立大学,早一点递交材料,也许会比花费许多工夫表衷心要来得更加有效。这时候新的问题就出现了,提前申请的政策,本质上来说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博弈,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希望学生能够签署具有绑定效力的协议,以保证自己的排名。而学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要考虑是否要签这个协议,签哪所学校更合适。那么是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做提前申请?在提前申请的过程中,又可能会隐藏着什么样的陷阱呢?

2.提前申请的机遇与陷阱

谈到提前申请的好处,大家都会有非常直观的认识:只要早点递交材料,既能够提前得知录取结果,又能够获得学校在政策上的倾斜,何乐而不为呢?确实这是所有对美国大学申请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得出的结论。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提前申请的机遇?这个提早递交到底要早到什么时候?是不是越早越好?这就要依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来分析了,不可一概而论。

对于采用具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的私立大学而言,它们看重的是学生对学校的兴趣有多强烈,而不是材料递交得有多早。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文书里面表达出对学校的诚挚感情和熟悉的程度,那就胜过一篇草草写就的文书千百倍。有的学生以为自己用ED来申请一所学校,就足以表达对学校的兴趣了,其实并不尽然。在中国的众多申请者中,不乏那些只是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去了一所好大学就去申请,或者听老师和父母的话,乖乖地把自己的人生道路交由别人来决定的学生,他们选择在某所学校的早申请绑定协议上签字,也并不一定是出于对学校的热爱。所以学校的招生官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真正热爱他们学校的申请者跟这些无所谓选哪个学校的申请者区分开来。区分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申请文书,一是这个学生之前跟学校的接触。申请文书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修改和打磨,并不是一两个晚上仓促写就的文章,而且最好能够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针对学校的特点,更好地打到学校的软肋。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持续地给学校招生官发信表衷心,联系该校的校友或是教授,建立起稳定密切的关系,争取得到相关人士的推荐。甚至学生也可以把这个过程本身写到自己的文书中,以增强文书的说服力。

所以在申请ED的学校的时候,我们推荐申请者多思考一下到底为什么喜欢这所学校,自己能够给这所学校带来些什么样的改变,以后要怎样融入这个学校的社群,而不是简单地在文书中罗列学校的排名有多高、资源有多好、名气有多大。招生官们非常了解自己的学校有几斤几两,他们更想知道的是你跟学校的契合度有多高,你有什么特质跟其他申请者不一样,值得去录取。思考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排名越是高的学校,越需要在这方面下苦工。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想要申请私立大学的奖学金,那就务必要提早行动,不要为了打磨文书而错过了奖学金申请的截止日期。奖学金的申请截止,往往比正常截止日期要早上一个月甚至一个半月,比方说南加大的奖学金申请截止是12月1日,常规截止是1月15日。里士满大学的奖学金申请截止是11月1日,比常规截止早两个半月。

以我们去年申请到富兰克林·马歇尔学院高达二十万美元的奖学金的学生为例,该学校的早申请截止日期是11月15日,但学校有一个政策,鼓励学生在10月15日前提交申请,可以免交申请费,还能优先考虑奖学金学生的录取。我们为了保证学生的申奖成功率,鼓励她尽量赶上10月15日的截止,同时为她的文书质量严格把关,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也没有因为要提前一个月递交而松懈了跟学校的联络,她一直在持续给学校发信,预约了招生官面试,给招生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采用不具有绑定效力提前申请的公立大学,的确会更加青睐提早递交材料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每年收到的申请都在五万份以上,招生官经常面临着没有时间读完全部材料只能匆匆一瞥的窘境。早一些递交的材料,就有更多的机会被招生官仔细审核,也就多了一分被录取的几率。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了尽量减轻招生官的工作负担,这些大学会根据申请者的高中平均成绩和标化考试分数,用电脑系统进行排名,先进行一轮筛选。在这轮筛选中,高中平均成绩低于3.5分,标化成绩低于学校往届录取的最低分数的学生,会被电脑排在后面。这是公立大学跟私立大学不同的一点。分数越高的孩子,就越容易排在前面。招生官会从最前面的学生开始看起,看到满意的就会发录取通知书,如果录取的名额满了,后面的学生有可能材料都没有经过审核,就被发拒信了。

这就是提前申请的陷阱之一:当申请者的标化考试成绩低于大学录取的最低分数的时候,过早递交可能会被学校的系统排在后面,并不能够得到招生官的提前审核。对于一些特别看重学生分数、且每年收到大量申请的公立大学来说,犹为如此。因此对于分数上有劣势的学生来说,先考到一个跟录取平均分差不多的分数再递交会更加稳妥。对于那些已经达到了学校录取的平均分或者高于平均分的学生来说,早点递交材料,成为早起的鸟儿,还是有鲜美的虫子吃的。

那么特别看重分数,会用系统自动筛选学生分数的公立大学有哪些?中国学生常申请的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都在此列。加州大学也以重视分数而闻名,但是加州大学并没有提前申请,只有一个统一的截止日期。

提前申请的陷阱之二是什么?那就是对于竞争者众多,录取竞争激烈的私立大学而言,提前申请的录取率,不一定比常规申请的录取率高。这里有的人可能要问,前文不是说只要向学校表衷心,学校就会更加重视一个学生吗?没错,对于多数私立学校来说,学生对学校展现出来的强烈兴趣是重要的考核因素。但是像哈佛、耶鲁、康奈尔、布朗这样的名校,几乎每个申请者都具有强烈的兴趣,能够滔滔不绝地说上几百字自己从幼儿园开始就知道这些名校,并满心向往之。这样的表白见多了,招生官也就见怪不怪了,比起学生对学校的兴趣强度,他们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着急先把录取的名额填满,而是要等到全部的申请材料都收到后再择优录取。所以在这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一向拒人和录人都比较干脆的康奈尔,开始在提前申请阶段把学生的材料延期审核了,意思就是先不发布结果,等到常规申请阶段再议。而布朗大学更是每年都把绝大多数申请者的材料延期,让人等得十分心焦。随着美国本科申请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早申请阶段把学生延期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一些文理学院也会出此计策,比方说有名的威尔斯利女校,以及广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克莱蒙特联盟。

于是怀有名校情结的申请者们,要学会正视这个问题。名校不会因为一个学生的表白有多么热烈,就降低录取标准。曾经有学生问过我们AADPS的老师,如果专门给布朗大学发特别的情书,布朗会不会更喜欢自己一点。我们老师非常诚恳地告诉这个学生,如果单靠表白就能够打动学校的话,那么布朗大学的校园里现在应该都是表白高手,而不是学术精英了。学校为了保证自己的综合排名和社会声望,不会自砸招牌。所以与其琢磨着怎么向名校表白,不如早早就开始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考出理想的成绩,组织有含金量的课外活动,用实力来证明自己。如果实力一时还达不到名校的录取标准,也不要过多把希望寄托在招生官网开一面,破格录取自己,还是踏踏实实地选择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学校,争取在这所学校好好学习,拿到不错的大学成绩,之后寻求转学到名校。

3.该怎么选择提前申请?

上文分析了学校设置提前申请政策的逻辑,也谈到了提前申请带来的机遇和可能碰到的陷阱,这里就给大家讲讲选择提前申请学校的一套比较实用的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根据的是学生的标化考试分数。

1800分以下的学生

提前申请可以选择综合排名50-70名的公立大学,比方说罗格斯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排名前五十的宾州州立、东北大学也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尝试。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标化分数太低,就不用做提前申请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1600-1700分的学生,在十一月份前申请以上大学,还是有相当几率获得录取的,这样到十二月中下旬的时候,就能够至少获得一所大学的录取,比较安心。以后等分数提高了,再在常规申请阶段冲刺更好的大学。

1800-2000分的学生

可以适当选择30-50区间的私立大学做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比方说布兰戴斯大学、罗彻斯特大学、波士顿大学。上一段提到的几所公立大学可以成为强有力的保底,还可以增加伊利诺伊香槟、威斯康星麦迪逊等不具有绑定效力的提前申请。

2000-2200分的学生

这个分数段的学生,选择是最多也最灵活的。排名10-30名的学校的ED,这些学生都可以尝试,前二十的名校也并非遥不可及。去年我们学生以2060分拿到了埃默里大学早申请的录取,2180分拿到了范德堡大学早申请的录取,分数都在这个区间之内。文理学院10-30的学校,也在可获取的范围。保底学校仍然建议放在30-50的区间,伊利诺伊香槟、威斯康星麦迪逊仍然是不错的保底选择,前三十的弗吉尼亚大学、北卡教堂山和密歇根安娜堡也可以申请试试看,但前三十的公立大学录取标准比较刁钻,如果没有2200+,作为保底并不稳妥,只能说是冲刺的学校。

2200分以上的学生

这批学生可以尝试冲刺综合类大学和文理学院排名前十的学校,比方说宾大、哥大、杜克、波莫纳学院、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如果求稳,不想过于冒险,可以选择前二十里比较看重学生分数的学校来申请,比方说华盛顿圣路易斯、莱斯大学、范德堡大学。保底学校可以用排名三十左右的公立大学来保底,如上文提到的弗吉尼亚、北卡教堂山、密歇根安娜堡、但是如果要打安全牌,还是将保底校的范围扩大到三十五名左右比较合适。

综上所述,提前申请不仅仅是一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博弈,更是对学生综合判断自己实力的充分考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提前申请的逻辑,搞清楚了陷阱在哪里,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选择。祝各位同学在即将到来的申请季里,也能从容自信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收获最佳的录取结果。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14/5891.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