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高中的教学大纲中,阅读和写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专业的调研报告表明,11年级的男生平均一年要阅读二十五万英文单词,而女生的阅读量更达到了三十三万英文单词。在阅读范围上,美国学生很少局限于流行快餐读物,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他们相当关注移民和少数族裔生活现状。即便对于国人较为陌生的文学主题,如拉美奇幻现实主义和犹太大离散(Diaspora),在美国中学的大环境中往往也能得到很多关注。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不但丰富了美国中学生的单词量,更丰富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这为大学阶段的独立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相较于我们国内的基于“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语文训练,美国教育更强调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培养所谓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对于布置的阅读任务,学生们被要求仔细分析讨论原文带来的不同立场和论据,并从中升华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这与中国高中生复述来自课本和师长的“标准答案”的做法显然大相径庭。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美国学生往往能更好的主动吸收书本中的养分为己所用,他们的阅读也常能进入到一个深刻的层次,不会拘泥于字面上的理解或单方面的观点。
正因为如此,美国大学也经常设置阅读相关的留学文书题目,用以考察学生平时的读书兴趣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人生态度。很多时候,学校往往还会更进一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得到的启发和对书中观点的评判。通过列出在过去一年里阅读的书目,能够很好的考察学生的求知欲(intellectual curiosity)和学术兴趣(intellectual interest)。而让学生在诸多读物中选择一本展开,又能借此展现他的个性以及品味。考虑到这些因素在申请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申请者们不应以过于随意的态度来回答这类文书题目。
根据AADPS老师们以往的工作经验,很多时候中国申请者对于这类题目难以把握好,出现过以下一些不甚理想的情况:
- 由于平时阅读量不够,只能从很小的一个范围中挑选(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往往与其他中国申请者雷同
- 选择的书目大都不为西方文化圈所知。虽然描述实情本身并没有错,体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如果招生官从未听过列出的任何书籍或作者,对方将很难以依赖自身经验评判阅读所带来的意义
- 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对于读物里观点的理解流于表面,甚至有时连大意都不能详尽乃至正确的写出
- 选择的读物本身没有特别大的价值
为了避免给申请减分,AADPS老师们建议申请者们在回答相关留学文书题目时多加留意,更重要的是在平时也应该致力拓展自己涉猎的课外读物并时时进行主动的思考。在写相关的留学文书时,书单里面应该主打英文书籍,兼顾增长见识的通识读物以及解释未来专业并激发兴趣的专业读物。一般来说,考虑到撞车的可能性并不推荐那些高中英美文学的必读篇目,但是如果能比较好的结合自身经历或者利用新颖和现代的观点来解读也可以一试。之前我们指导过的一位女生就分析了Brave New World中传媒工具在思维控制中起到的作用,并和自己预申的传播学专业结合,巧妙强调了新闻自由的重要意义。如果想使答案更个性化一些,还可以考虑加一本如Twilight或The Hunger Games之类的通俗小说,但不宜放两本以上。一般不建议放没有英文版本的中文书,或者Rich Dad Poor Dad之类的快餐读物。从整体上来说,选择的书单应该像社交网络的个人介绍页面一样反映出自己独特的气质,与其他的留学文书篇目遥相呼应、互为补充。
对于每一个细节分类,我们在下面给出了一些例子供参考。考虑到可供选择的范围相当之大,我们显然无力也没有必要列出一个穷尽的清单,但作为适合在留学文书中出现的书目,它们的价值点和可供选择的角度应该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
通识书籍
经典
The Republic by Plato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集古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的作品,学会阅读这本哲学经典,首先要学会放下现代人对古代人的偏见,去理解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的价值观,然后再从其中挖掘出历经两千多年仍然没有褪色的思想闪光点。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讨论了正义、善、美与理想的政治体制,提出了“哲人王”的概念。《理想国》反映出了柏拉图的哲学的核心理念,即世界的本质是为“理型”(form),我们现实所见之物,皆为“理型”的拙劣模仿。哲学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无限地去接近世界的本质,并且为人们揭开蒙蔽他们的迷雾。
- 人为什么要追求世界的本质?换言之,为什么要爱智慧?柏拉图在他的书里面提出了追求智慧之必要,那么你是怎么理解人要追求智慧的动力的?特别是在智慧本身可能一时无法直接创造出利益或者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时候,你是否还要继续追求智慧?你可以通过《理想国》这本书,来探讨求知的真正意义所在。
- 《理想国》所描述的哲学家为王,分工明确的政体,看似与今日世界上的国家采用的政体格格不入,但是这种政治体制的设计是否就失去了意义?它是否可以在现代公司管理中焕发新生?或者为其他群体的组织方式提供借鉴?你可以从现代企业文化的角度,谈谈《理想国》中的理念有什么可取之处。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 by 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通才之一。不但发明了避雷针、双焦点眼镜与通风壁炉,还作为一位成功的外交官争取了法国对美国独立的支持,被后世尊为美国国父之一和“第一位美国人”。《自传》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传记类文学之一,叙述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详尽地介绍了他创业、奋斗、成功的历程和为人处事的原则。第一部分显示他有寻常的儿时成长经历,但广泛的阅读逐渐改变了这位少年。在第二部分中,他提出了极其有趣的“道德完美计划”,通过给自己设定十三条美德,并每周实践一项,用小册子记录下来时时自省。
- 习惯能潜移默化的改变命运。在你有意识的培养自己习惯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外界阻力和自身惰性的?你的习惯能将你领向何方,是否从书中得到一些启示?
- 富兰克林的年代距我们已经有两个世纪之遥。当时他所推崇并最终令他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取得极大成就的美德,是否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依然有严格遵循的价值?还是说我们应该批判性的接受,并注意摈弃那些过时的部分?
Protestantism Ethics and Capitalist Spirit by Max Weber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试图从宗教伦理的角度来探索资本主义的起源,在当时的学界即引发了巨大争议,直至今日还余波未散。跟卡尔·马克思不同的地方在于,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初期发展是受到了新教伦理的驱动,这种伦理鼓励人们朴素生活、勤奋工作、积累起巨大的财富。新教徒越是积累起越多的资本,越能体现他们对上帝的虔诚。这本书解释了为什么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其他地区却停滞不前。
- 资本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韦伯认为,是新教徒的勤俭才让资本有了积累的可能,你认为是这样的吗?能否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资本积累的动因呢?
- 从九十年代至今的东亚的经济崛起,与这种新教伦理是否有关?如果有关的话,它的新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如果没有关系,该如何解释东亚的经济发展?
当代
The World Without Us by Alan Weisman
如果人类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艾伦·魏斯曼提出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为了描述一幅世界末日的场景,更是从另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剖析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文明和存在自身。这是一本科普作品,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的作品。
- 从物理、化学、生态学的角度来解析书中作者的预言。书中提到的人类留下的各种物品在无人的环境里会发生各种降解和变化,那么从你的角度来看,作者说的有几分是正确的,又有几分是不正确的?人类遗留下来的物品对自然产生的影响是否像作者说的那么小?
- 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的存在对于自然界的意义。现在普遍的观点是,人类的活动对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但是魏斯曼提出一个驳论,那就是如果人类消失了,自然界会迅速地恢复到原有状态。如果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大,那么人类文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Guns, Germs and Steel by Jared Diamond
人们习惯于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角度来阐释历史,但是如果从生态环境演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会发现历史呈现出与我们熟知的面貌截然不同的一面。贾德·戴蒙以详实的考据和雄辩的论述,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证明了为什么是来自于欧亚大陆的人征服并驱赶了美洲、澳洲和非洲的原住民,而不是相反;对现代文明至关重要的农作物和农畜比如小麦、玉米、猪和牛为什么出现在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戴蒙的观点极大地动摇了以种族主义为中心的历史观念,很好地解释了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原因,探究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生态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究竟有多大?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导致一个社会的倾覆,或者一个社会的繁盛?戴蒙的观点是肯定。那么你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否能够举出身边的一个因为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经济萧条的例子,或者是相反的例子?
-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除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差异,还有什么方面的因素?你能否找到戴蒙没有提及的其他因素?
- 戴蒙在书中提到了病菌传播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威胁,玛雅帝国的覆灭与病菌的传播密切相关。这也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威胁。从SARS到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人类一次次地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你认为人类在防止病菌传播方面还有什么应该做的地方?
Getting Things Done by David Allen
戴维·艾伦所著的《尽管去做》是一本极富影响力的通俗时间管理书,其中阐述的方法也自然而然的被冠以GTD这一专有名词。GTD的主要原则在于一个人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任务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头脑可以不用塞满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通过将任务分解到不同的时空维度,能让短期和长期目标均能被更有效的达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作为一名准留学生,同时应对标准化考试、平时学习、竞赛和课外活动往往会令你分身乏术。是否能通过主动学习相关的时间管理方法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呢?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22/4372.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