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艰不拆的人生浓缩成文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人成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是否能正确认识并对待失败。

对于电子游戏,我最初比较喜欢运筹帷幄、给足充分时间思考的《英雄无敌》,而对需要反应和技巧的《超级玛丽》则非常不感冒。最早接触的时候玩了几次,不论是红白机上的初代,还是GBA上的版本,基本上两分钟之内不是掉到坑里,就是被怪抓住吃掉。

但是后来和一位朋友(现在在美国某大学做教授)一起玩Wii上的新版时候。我发现他死得可能还比我勤一点,但他从来不在乎重新来过,然后一次一次向关底冲击,一点点推进进度。被他带着,我突然发现,其实对于这种类型的游戏,挂掉本身就是娱乐体验的一部分。死得越惨,之后通关才越有成就感。

人生也正是这样的一场游戏。

好的,我们先看一下题目。以下是common主文书经过历年修改,最终定下的所谓“失败题”。

The lessons we take from obstacles can be fundamental to later success. Recount an incident or time when you experienced a challenge, setback or failure. How did it affect you, and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有一句老生常谈的“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引语。之后是三层的题干:挑战、挫折或失败本身,对个人的负面影响,学到的经验教训(呼应最开始的lessons)。题目不长,但是结构很精致,意思也很妥贴。如果美国大学的文书题目也能分出档次的话,这个绝对算是上上品。

挑战、挫折或失败

天灾

虽然这个小标题起得比较吓人。但是一般申请美国大学的孩子应该不会经历过特别凄惨的过往。

有一部分同学会有相当不理想的家庭环境(我不是指父母离婚,这个在留学文书和美国文化的层面完全不算事)。这边因为也不适用大多数人,所以就不具体展开了。我只能说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在留学申请方面是一种幸运,可以很轻易写出七分文书(满分五分),参见《风雨哈佛路》的女主角利兹(Liz Murray)。

天灾就一般情况来说其实是住院(打球把小腿弄骨折姑且也包括在内吧)。主观的病痛其实反而不太好写。更好写、且应该重视的一些环节是对未来身体能否恢复正常的恐惧和同龄人隔绝的疏离感、以及对冰冷现实的无力感。当然如果有一些和家人或者亲密朋友的冲突,也是非常好的戏份。

人祸

“被人坑”

“被人坑”这个角度其实是一个陷阱。因为你不会希望读者读完文书之后觉得你是在甩锅,所以即便是很多事实上被坑的情形,比如说队友不给力自己独自一人挑起大梁虽败犹荣,也是不推荐写在文书里的。因为毕竟是纸面上和陌生人的沟通,而且这个陌生人还是带着审视的眼光来考察你。以多年的从业经验看,美国大学录取这个事情还是有些“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的感觉的。

例外是有一些能够迎合美国价值观的情况。比如说你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去和老师较真,虽然可能最后没有得到什么有建设性的结果,但是态度非常可嘉。又比如说,你所在的学校有一些在美国人眼中非常不合理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公然违反校级校规,肯定写到文书里会直接毁掉申请。但是如果是美国文化所不喜欢的规定(比如男女生都强制留短发,或者不让送圣诞礼物),你在游戏规则的范围内稍微挑战一下权威,不论结果如何,招生官多半会为你的大胆而喝彩。

“自个坑”

“自个坑”算是比较主流的情况。在这一块一般要避免的主题是类似于男女朋友分手这种当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但事后发现人人都有的经历。不写这些到不是因为什么特别的原因,而是太寻常了,很难把文书立意拔到一定的高度,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因为骄傲而在比赛、社团活动或者项目中马失前蹄,无论是独角戏还是群像描绘都会很不错。之所以骄傲,是因为你本身在这一块相对于同龄人就技高一筹,也正因为此,自己长项的失败也会因反衬显得更加痛彻心扉。

另一种可以考虑的角度是我常和AADPS学员提到的所谓“荒谬的失败”。违反美国价值观的(比如考试作弊)、违纪违法的绝对不行。但在这个范围外,一般来说越“荒谬”,文书的效果越好。比如我自己之前做的一个特别成功的案例就是刚开始在外一个人读书时,孩子没有金钱观,把一年所有生活费都花费在了手机游戏内购上。当然,这个度怎么掌握确实是一门艺术。你可能会需要把草稿给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和朋友们过目,此外一些专业意见也可能会有帮助。

对个人的负面影响

情感

熟悉心理学的同学可能会知道。对于所谓创伤事件(traumatic event)的心理效应,在学科中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模型和理论分析。上面图表中的四个阶段,即逞英雄(heroic phase)、幻象破灭(disillusionment phase)、心理建设(rebuilding and restoration phase)和人艰不拆(wiser living phase),在一般的文书写作中可能会重点描绘其中的两个。心理建设基本是必选的选项,下面我们也会具体展开讨论。幻象破灭是很常规的选择,可以写得很煽情。但是如果你的痛苦没有一些独特的特质的话,反而可能不算是最优解。逞英雄是非常有趣的(比如说发现准备的节目没有选上,头脑一热去和负责老师理论),可以和之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如何建议在打草稿时尝试一下,看看相关的文字是否能有机结合到文书里去。人艰不拆的话一般不写,但是如果这个失败特别惨痛的话,读者就会明白你已经和之前完全不是同一个人了,自然对革新洗面的你充满了好奇。这种情况下怎么写人艰不拆值得好好考虑。

生活(学习)

对你生活的影响不必像流水账(或者祥林嫂)一样列举,但可以考虑这几个层面:第一是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学校同学或者相关的社区成员的关系。需要一些具体的对话甚至是单纯的动作来体现同伴对于你的反馈。第二是经济情况,是单纯改变了你的消费习惯,还是到了更严重的层面——影响你生活品质甚至教育机会。第三是行为习惯,是否给你造成了心理障碍,甚至直接划定了某些主观或客观的禁区(比如再也不能打球了)。当然,除了这些以外,可能会有其他你比较看中的实物或者抽象理念(比如良知或者信任)因为失败而被损害了。如果你觉得文书的读者可能不是特别能理解你的立场,那么务必稍费一些笔墨解释清楚。

留学文书一般的惯例是不涉及学校学习(更不涉及SAT/ACT/托福/AP等的备考)情况。但这边的例外是,如果学术表现在时间上的波动和失败能够契合起来的话,可以给出相应的解释。

学到的经验教训

品质

大家如果有看过《一拳超人》这部神作的的话,就能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确实是等价交换。我们平常把经济损失说成是“交学费”也并不总是自欺欺人。伴随着Kelly Clarkson唱的Stronger (What Doesn't Kill You)这一旋律,可以考虑一下挑战、挫折或失败对你个人品质的正面影响。

当然如歌里所唱的,一般来说你会变成一个内心更强大的人(fortitude)。当然这个点同样是老生常谈,如果确实要花篇幅写的话,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带出新意来。当然还有一些更好的角度。个性变得更加开朗愿意与人友善沟通(kindness)是一。变得勤奋踏实(diligence)是一。然后无论是从直肠子不想事变得更加审慎成熟(temperance),还是从犹豫不决变成想干就干(justice),其实只要说得通都可以。

人生态度

专门把这个拿出来讲,也是因为“自个坑”多半最后要归结到这里。不作死就不会死,换言之“先见之明”(prudence)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大家在青少年时代常常忽视的一点。如果你能在留学文书里体现你这一课学得很好,招生官多半也会认同。

正能量

在结尾处必须重申,失败是很好的留学文书素材,但并不是很好写的留学文书素材。因为你要认真写的话,势必要把多半已经愈合的伤口再撕开来给自己和陌生人看。无论是有意还是下意识,各种负面的情感自然会流注于笔端。但是切记到后半段以及结尾要刹住车,不要让灰尘和瑕疵蒙蔽了你光辉的一面,要有正能量。这部分让其他人把一把关确实还是有必要的。

重要通知

本文为AADPS原创,原始发布地址是https://aadps.net/2022/11822.html。如发现其他自媒体盗用文章,欢迎粉丝告知或协助我们举报。

发表回复